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京剧中,表示奸诈多疑的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_____

【答案】白色

【解析】戏曲的夸张主要在形象,脸谱就是一种极度的夸张:忠义、宽厚的人用红脸,正直、严肃的人用黑脸,稳重、正义的人用紫脸,内有心计的人用黄脸,某傲不驯的人用蓝脸,勇猛、暴躁的人用绿脸,奸诈、多疑的人用白脸,滑稽可笑的人用丑角脸,等等。

2. 我国字典的雏形始自《_____》。

【答案】《尔雅》

[解析】《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其作者己无考,一般认为是汉代的著作,是一种训话性质的辞书。“训话”是解释词义和字义的意思。现存《尔雅》共19篇,前3篇解释一般词语,后16篇分类解释词语,对各种名物加以解说。《尔雅》不但是我国最早的训话学专著,而且是后世字典的雏形,《尔雅》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辞书。

3. 唐朝时_____和尚六次东渡日本,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

【答案】鉴真

【解析】扬州大明寺僧人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排除一切险阻,六次冒死东渡,终于在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东渡成功,并且在日本弘扬律宗,为中日文化交流写下光辉的一页,他自己也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

4. 提出“知行合一”主张的是明代思想家_____。

【答案】王阳明

【解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即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良知”表现于行动就是“良能”。“知”表现于“行”,而不“行”就是不“知”。这便是“知行合一”。一个人如能不断发掘和表现良知,就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于至道。

5. 基督教的三个教派是新教、天主教和_____。

【答案】东正教

【解析】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分裂后,基督教也于公元1054年分裂为两派: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和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16世纪,德国农民思想家闵采尔掀起了反教会的农民斗争。在这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下,代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基督教新教应运而生。

6. 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一一即礼、乐、射、御、书、。

【答案】数

【解析】大体来说,西周的学校分作“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以国学而论,包括了德、行、艺、仪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则为六艺:礼(规章仪式)、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骑马驾车)、书(历史)、数(数学),大学以诗、书、礼、乐为重点,小学则以书、数为重点。实施教育的目的,如《礼记·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7. 为了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古代创制了“_____”。

【答案】二十四节气

【解析】古人创制“二十四节气”的目的是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二分”与“二至”,即春、秋分,冬、夏至。

8. 《梦溪笔谈》记录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_____。

【答案】指南针。

【解析】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原理主要是将钢针磁化。北宋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年一1095年)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详细描述了指南针的四种使用方法。

9. 史书按照运用的体裁来分分为_____。

【答案】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解析】史学类别可以有两种分法:以其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以其记述的内容来看,又可分为“正史”、“实录”、“制度史”、“杂史”和“传记”等类。

10.黄河和长江的源头都在

【答案】青海

【解析】黄河的发源地在青海省巴颜喀拉山下的卡日曲。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山西南侧,全长6300多公里。

11.传说_____上知天文,下察地理,发明了八卦。

【答案】伏羲

【解析】据说伏羲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发明了八卦; 他还教人结网捕鱼、打猎,教人在庖厨里把猎物加工成美食,所以他又称为庖牺,这些传说都反映了原始时代人类的渔猎生活以及初步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的情祝。

12.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_____”。

【答案】六书

【解析】东汉许慎总结前人的成就,写成《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学术上称为“六书”

二、选择题

13.( )于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五代、北宋之际开始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元代在中国全面发展,与道教等其他宗教处于同等地位。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景教

【答案】B

【解析】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开始由阿拉伯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和演变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唐宋时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旱期传播时期。新疆伊斯兰教约于五代北宋之际伊斯兰教从中亚开始传入新疆地区。元代至明代前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广泛传播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14.“简册”中的“简”的意思是( )。

A. 简单

B. 竹片

C. 请柬

D. 手写

【答案】B

【解析】“简册’夕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每根竹片称为“简”,我们习惯上称为“竹简”,连接起来的竹片,就称为“简册”。

15.“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通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郑和所率的船队最远到达过非洲的( )。

A. 索马里和肯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