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意识

【答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一一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两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

(3)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 交换价值

【答案】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 剩余价值

【答案】(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2)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4. 社会主义本质

【答案】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这一社会主义目标。

5. 新经济政策

【答案】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1)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乘(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

(2)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3)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6. 因果联系

【答案】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成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联系,又必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二、简答题

7. 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小能解决的十大祸害。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

【答案】(1)当代资本主义表现出来如失业、民主生活权利剥夺、经济战争等这些弊病,抑或是经济危机也好,这些同资本主义本身的制度体制小无关系。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

(2)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

(3)从资本主义的产生到现在发展到高度垄断阶段,每个历史阶段上我们都看到这个社会伴随着各种危机与动乱,当然资本主义当政者每次又都会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方法,从短时期来看有利于其统治,但从历史的趋势来看是不可调和的,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4)马克思就是在看到资本主义各种弊病以及问题的基础上,致力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依靠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克服资本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病;

(5)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适用性也受到了一些挑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用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视角去分析。应该以前进中带有部分亚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态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我们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项事业正逐步完善这恰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强大力量和适用性,今后道路将越走越宽阔,马克思主义也必将在中国继续得到发展。

8. 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通过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和一分为二的方法,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作了系统分析和阐发,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③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利益和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卞义的核心、精髓和主要标志:

④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作为独立的学科,自成体系,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从三个组成部分的角度看三者的关系:

①从哲学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提供了揭示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②从政治经济学看,唯物史观的许多重要范畴和一些近本理论,都要借助于经济学的研究和论证;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既以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为基础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也要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为前提,即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支柱;

③从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看,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变成了改造世界的哲学,也使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得到了提升;

④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从不同侧面概括和分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伟大作用和历史使命,这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逻辑联系,是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历史联系相一致的,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政治与文化各领域的辩证关系。

9.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能够成为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小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派别。

(2)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

(3)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