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题库>传染性及寄生虫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孩,12岁。因持续发热6d伴纳差,腹帐,轻咳,便秘。测体温39.5℃,神志萎,心音尚有力,心率每分钟75次,规则,上腹部有4颗直径约2mm高出皮面压之退色的皮疹。血象:白细胞数5.0×10/L,中性粒细胞0.8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临床高度怀疑伤寒。最简便而阳性率最高的检查是()

A . A.大便培养
B . 血培养
C . 骨髓培养
D . 皮疹刮取物培养
E . 尿培养

男孩,3岁。因左下肢弛缓性瘫痪伴膈肌及肋间肌瘫痪腱反射消失,呼吸浅速,声音低微,咳嗽无力,确诊为脊髓灰质炎。该病人主要的病变部位是() A.延髓+脊髓腰段。 脊髓胸腰段。 脊髓颈、胸、腰段。 脊髓颈腰段。 大脑皮质+脊髓腰段。 男孩,3岁。因左下肢弛缓性瘫痪伴膈肌及肋间肌瘫痪腱反射消失,呼吸浅速,声音低微,咳嗽无力,确诊为脊髓灰质炎。该病人应为脊髓灰质炎的哪一型() A.脊髓型。 延髓型。 脑干型。 脊髓延髓型。 混合型。 女孩,12岁。因持续发热6d伴纳差,腹帐,轻咳,便秘。测体温39.5℃,神志萎,心音尚有力,心率每分钟75次,规则,上腹部有4颗直径约2mm高出皮面压之退色的皮疹。血象:白细胞数5.0×10/L,中性粒细胞0.8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临床高度怀疑伤寒。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原因是() A.菌体裂解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 菌体所释放的强烈外毒素。 伤寒杆菌的侵袭力。 伤寒杆菌的肠毒素。 伤寒杆菌释放的致热原。 男孩,8岁。咳嗽10d,近4d加重,呈阵发性连声剧咳,每次发作持续十余分钟,咳时面红,流泪,日唇发绀,咳末有呕吐,夜间频发。同班同学有类似咳嗽者。体检:体温36.8℃,神志清,眼睑及面部轻肿,面部及上胸部皮肤可见针尖大小出血点,右眼球结膜有小片出血,咽红,舌系带有溃疡,心脏无异常,两肺呼吸音粗糙。若要确诊百日咳,有力依据是() A.血培养得到病原体。 鼻咽拭子培养分离到病原体。 尿荧光抗体测定可作快速诊断。 X线胸部摄片可见百日咳特异性损害。 血中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明显增加。 女孩,8个月。因发热2d后咳嗽8d,近3d明显加重,剧咳后有呕吐,纳差。附近有百日咳患者,患儿出生至今未接受过预防接种。体检:体温37.5℃,神志清,两眼睑浮肿,咽红,心脏无异常,两肺呼吸音粗。诊断为百日咳。该病儿引起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的机制为() A.肺门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壁。 百日咳杆菌产生多种毒素及细胞产物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 病变部位炎症、水肿、分泌物增多,引起支气管痉挛。 病变部位小支气管平滑肌有发作性痉挛,兴奋呼吸中枢。 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引起粘膜炎症及上皮细胞纤毛运动障碍。 女孩,12岁。因持续发热6d伴纳差,腹帐,轻咳,便秘。测体温39.5℃,神志萎,心音尚有力,心率每分钟75次,规则,上腹部有4颗直径约2mm高出皮面压之退色的皮疹。血象:白细胞数5.0×10/L,中性粒细胞0.8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临床高度怀疑伤寒。最简便而阳性率最高的检查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