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5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舆论
【答案】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或群众的言论。英文一词中“publicopinion" ,解作“公众的意见。”我们可以从舆论的特征来更好的理解舆论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有:①舆论不是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②舆论一般只对有争议的问题,也就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而生发的。③在阶级社会中,舆论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人们的思想状况基本上是受他所处的物质利益地位所决定的。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们对事态大致有着不同的看法。④现阶段,舆论仍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⑤舆论在社会中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
2. 舆论及其基本要素
【答案】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①舆论的主体一一公众。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②舆论的客体一一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它或是社会现象,或是社会问题,或是社会伦理,也可以是突发性的社会事件。③舆论的本体一一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实际就是针对特定事物所形成的判断,以语言或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评价性。④舆论的载体(渠道)一一公开的传播活动。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形成的一致意见要成为具各社会影响力的舆论,其间必须经过公开表达的形式向社会传播。
3. 新闻框架
【答案】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并由此诞生“新闻框架”的学术概念。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
4. “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以下儿个要点:①舆论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