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78岁,因"嗜睡2天"来诊。慢性咳嗽、咳痰史20余年,近5年活动后气促;1周前"感冒"后痰多,气促加重;近2天嗜睡。血常规:WBC18.6×109/L,N9×109/L。血气分析:pH7.29,PaO248mmHg,PaCO280mmHg。若经药物治疗无效,患者自主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 A.气管切开。 清理呼吸道。 气管内插管。 高浓度吸氧。 胸外心脏按压。
德国一位女牙医助理马里翁在一次车祸中受重伤,送到医院后被判定为脑死亡,后来的全面检查表明:当时该"患者"腹中4个月的胎儿完全正常,如果"患者"凭借现代医术使植物人状态长期维持下去,就可以保证胎儿发育成熟,直至出生;如果让"患者"体面地死去,就必须撤掉生命维持系统。这个难题,要求医学服务认真解决()。 医学中能不能做与伦理上应不应做的矛盾。 临床诊断技术的问题。 临床治疗技术的问题。 服务态度的问题。 医药卫生资源宏观分配的矛盾。
患者,女,15岁,地震中左下肢被倒塌物压住,震后9小时救出。诉口渴,尿少,呈茶褐色。检查:脉搏120次/分,血压95/70mmHg,左下肢明显肿胀,皮肤有散在瘀斑及水疱,足背动脉搏动较健侧弱,趾端凉,无骨折征。该患者考虑有()。 A.左下肢挫伤。 左下肢挤压伤。 左下肢血栓形成。 左下肢骨折。 创伤性休克。
患者,女,15岁,地震中左下肢被倒塌物压住,震后9小时救出。诉口渴,尿少,呈茶褐色。检查:脉搏120次/分,血压95/70mmHg,左下肢明显肿胀,皮肤有散在瘀斑及水疱,足背动脉搏动较健侧弱,趾端凉,无骨折征。以下处理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 A.患肢切开减压。 清除坏死组织。 热敷按摩患肢。 应用利尿剂。 必要时行透析治疗。
患者,女,78岁,因"嗜睡2天"来诊。慢性咳嗽、咳痰史20余年,近5年活动后气促;1周前"感冒"后痰多,气促加重;近2天嗜睡。血常规:WBC18.6×109/L,N9×109/L。血气分析:pH7.29,PaO248mmHg,PaCO280mmHg。如患者出现头痛、头胀、意识模糊、躁动、谵语等,应考虑()。 A.呼吸性酸中毒。 肺性脑病。 窒息先兆。 休克早期。 脑疝。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引起了医德的一系列变化,但应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