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946古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韵部
【答案】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学家把古代韵文押韵的字分成类,每类称作一个韵部。例如,宋代吴棫把古韵分为9部,郑庠把古韵分为6部。后来也推广到先秦典籍中没有用来押韵的字上去,如段玉裁把古韵分为17部。清初古韵学兴盛,这个词也有人用来指《切韵》系统韵书的“韵”。如《广韵》有206韵,段玉裁说:“是书依陆氏法言二百六部之旧。”这里说的“部”就等于平常说的韵,“二百六部”就是206韵。和韵类相反,如果不区别声调也不区别介音,只要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这就是韵部。韵部比韵母和韵的概念更大。如:《诗经·豳风·七月》一文中,“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2. 读为
【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3. 谓
【答案】谓是古书注解术语。往往在以具体解释抽象,或以一般解释特殊的情况下使用。使用“谓”时,被释的词都是放在“谓”的前面。如《论语·為政》中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孔安國注:“政謂法教。”
4. 三平调
【答案】三平调是指诗句中句尾连用三个平声字的现象,又称“连三平”、“三平式”或“三平脚”。三平调是古诗的典型,尤其是在平韵诗里,三平调最多。近体诗平仄协和要求严格,三平调在近体诗中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在古体诗中,三平调却频频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例如杜甫的《岁晏行》中的诗句:“莫徭射雁鸣桑弓、汝休枉杀南飞鸿、割慈忍爱还租庸、好恶不合长相蒙、此曲哀怨何时终”,最末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这就是三平调。
5. 钱大昕
【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6. 异体字
【答案】异体字是指在同一时期内,读音和意义都一致,但是字的形体不一样的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如“峯”和“峰”。异体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与“淚”;
(2)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嘆”和“歎”;
(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線”和“線”;
(4)变换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和”与“咊’,有的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与“芲”。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7. 下臣不幸,屬富戎行。
【答案】屬:恰巧。
8.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答案】属:通“嘱”劝酒。
9. 危邦不入。(《论语·泰伯》)
【答案】危:发生暴乱。
10.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行
【答案】亨:煮,后来写作“烹”
11.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垩而鼻不伤。
【答案】听,顺,从。即随心所欲的意思。
12.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伐木》)
【答案】于:介词,引进处所,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到”。
13.师进,次于陉。 .
【答案】次:军队临时驻扎。
14.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答案】相:辅助、辅佐。
15.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呼? ”
【答案】丈夫:男子的通称。
16.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答案】洵:确实。
三、填空题
17.许慎提出的“六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四书是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而____和____则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孽衍发展的两种方式。
【答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专注、假借
【解析】“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而转注、假借则是用字之法。假借是六书中的造字法之一,它通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这个词的意义,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称为假借字;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指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它与象形的主要分别在于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18.反切的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___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___、___相同。
【答案】声母; 声调; 韵母
【解析】反切法是中国古代汉语中注音法的一种,反切上字的声母加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母组合即被切字的读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