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美国对1971年南亚危机的政策

关键词:南亚危机 美国 印度 巴基斯坦

  摘要

南亚虽不是冷战的主战场,但同样吸引着美国的注意力。目前国内对美国与南亚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运用最新档案资料,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力图对美国政府应对1971年南亚危机的政策做一次客观、全面、深入的梳理与
分析。以期加深我们对美国南亚政策的理解。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危机爆发的背景。由于本次危机包含巴基斯坦政治危机和印巴矛盾乃至印巴战争,因此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在是否建立统一的巴基斯坦问题上,西巴有违东巴意愿,使国家统一“先天不足”。而中央政府二十余年来重西轻东的政策更使东巴离心离德。这是巴基斯坦爆发政治危机的原因。二战后,南亚次大陆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但印度一直希望次大陆重新统一 ,这引起巴基斯坦不安。长期以来两国互相敌视、猜疑。所以,当巴基斯坦内部危机“外溢”至印度后,印度便以难民问题为借口发动战争,以期进一步削弱巴基斯坦。
第二部分论述危机爆发初期美国的政策,这一时期应对的是巴基斯坦国内危机。文章首先回顾了1947年至1970年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政策。总的来说,二十多年来美国南亚政策服务于其亚洲乃至全球战略。具体到这次危机,在巴基斯坦中央政府镇压人民联盟之前,美国试图置身事外,在巴中央政府和人联中间保持中立。这是因为,一方面美国不愿给巴基斯坦和外界(尤其是中国)留下干涉其内政的印象;另一方面,美国判断东巴很可能独立出去,自己不愿失去这个将要成立的新国家的友谊。3月26日凌晨,巴中央政府开始镇压之后,美国继续等尘埃落定,仍坚持不卷入政策。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危机升级后美国的政策。随着事态的发展,美国发现原来对形势的判断有误。一方面,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镇压迟迟不能结束,并演化为内战。如果一直拖下去,对东巴、西巴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危机“外溢”到了印度。东巴混战使大量难民涌入印度,给印度带来了沉重负担。由于两国嫌隙由来已久,因此印度指责这是对自己的“和平入侵”,战争喧嚣一浪高过一浪。为了帮助叶海亚度过难关,也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印巴战争,美国抛弃不介入政策,开始积极地缓解危机。对巴基斯坦,美国积极催促叶海亚与人联实现和解,并试图在中央政府与“孟加拉临时政府” 之间牵线搭桥。为了减少难民外流,美国对巴境内的难民进行救济。此外,美国务院还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了对巴武器销售。对印度,美国通过各种途径要求其保持克制。为此基辛格明确表示,如果印度因进攻巴基斯坦而遭到中国打击,美国不会像1962年那样援助印度。美国还不断要求苏联向印度施加影响。为了缓解印度政府的压力,美国也对其境内的难民进行了救济。但种种努力终究没能阻止印度发动战争。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美国在印巴战争中的政策。初期(11月22日至12月3日)战争局限在东巴,美国的政策不像后来那么强硬。其间美国决定将危机提交联合国,并得到巴基斯坦和中国同意。美国停止对印度武器销售,但没产生多少作用。12月3日后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战火蔓延到西巴,这关系到巴基斯坦生死存亡。美国积极与巴基斯坦协调立场,希望以其可以接受的条件结束战争。对印度,美国施加更为强大的压力,甚至派出航母编队进入孟加拉湾。美国向印度表示,可以接受东巴独立,但决不允许打垮西巴。对苏联,美国要求停止对印度的支持,并运用其影响,要求印度立即停火、撤军。为此,尼克松甚至不惜以取消次年举行的美苏首脑峰会相要挟。在美国压力下,苏联改变态度,开始要求印度尽快停火,不要大举入侵西巴。 战争期间,基辛格还秘密会见了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他劝中国采取行动牵制印度。但中国没有接受这种建议。最后在各方压力下,接到东巴剩余巴基斯坦部队的降书后,英甘地决定立即停火。巴基斯坦虽然失去了东巴,但保住了西巴,保住了巴基斯坦的主体。
第五部分对美国政策进行评价。文章论述了美国政策的特点、对美国政治、美印、美巴、美苏、美中关系的影响。美国最大的收获是拉近了美中距离,促进了两国和解。美国在危机中的表现使巴基斯坦满意,而并非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从此以后两国没有什么情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