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华大学人文学院835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市民社会

【答案】“市民社会”一词具有古典含义和近代意义。古典含义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建立了国家的“文明社会”,相对于野蛮部落而言,近代含义则是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生活,相对于国家而言。政治学中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独立于国家权力控制的自主社会领域。

2.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3.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即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它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4. 国家形式

【答案】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的政体,它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些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②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③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即政治体制。一些具体制度和具体形式,如选举制度、执政党与政权的关系、决策程序、政府机构的实质和规模、中央对地方的领导体制和具体控制手段、国家机关工职人员的选用和管理方式等,它们只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的具体环节,属于国家形式的具体方面。

5. 政治动机

【答案】政治动机是政治心理的若干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

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政治目标两个方面有机构成。政治动机是构成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

6. 政党制度

【答案】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政党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

①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

②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

③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7. 政治学

【答案】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从狭义的角度看,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就广义而言,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应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性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力一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

8. 二元君主政体与议会君主政体

【答案】二元君主制是指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君主一般有否决权。在有的情况下,君主还可以任命和指派部分议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议会。在有的国家,宪法甚至是君主“钦定”的。不过,君主的权力毕竟由宪法做了规定并受到议会的某种程度的制约,君卞制定法律尤其是做出重大决定时一般不能撇开议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不同,两个权力中心的地位也有较大差别。 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议会君主制的主要特点有:

①责任内阁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

②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

③议会拥有倒阁权,政府如果失去议会信任,要么集体辞职,要么请求君主解散议会。议会君主制虽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但君主的职能仅限于象征国家的统一和代表国家主权而没有实际权力。

二、简答题

9. 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特征? 请加以简要解释。

【答案】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作为特定精神现象的政治心理具有如下特征:

(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性认知

作为社会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实践中对于政治现象的精神反映。这种反映通常是经验性和感受性的,其中的政治情感、情绪、意愿、动机、习俗和兴趣等,都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的直观感受和感知。

①政治心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相互交往中根据经验和直观感受自然形成的;

②政治心理是对于政治的表象的感觉和感知;

③政治心理是非理性的精神现象,即政治心理是尚未经过抽象和思考而上升到自觉程度或状态的精神现象。

(2)政治心理显示着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倾向

作为特定的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显示着社会成员对于自己利益的关心,对于自己通过政治途径实现的可能和要求的关心。

①政治心理的利益倾向与社会成员身处其中的利益关系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处于不同利益关系中,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成员会具有不同的政治心理。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对其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意义。

②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心理只是显示着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倾向,而不是深刻体现着特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 只是模糊地反映着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倾向,而不是明确地反映着这些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

(3)政治心理反映着直观政治现象

作为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心理是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觉性认知。即,政治心理与其他的社会心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表象的感觉和感受,而并不反映深层次的政治联系和规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心理常常反映着直观的、表象的和可感知的政治现象。

(4)政治心理具有潜在积淀性

①政治心理具有潜在性。政治心理是潜性的政治文化现象,它以零散的、感性的形式隐秘地存在于社会成员的内心深处,是一种深层次、较为隐蔽而难以把握的政治文化现象。

②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的心理积淀。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经验沉淀,也是特定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积淀,这些心理积淀,沉积在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形成了特定社会成员的心理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