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题库>中医病种题库

问题:

[单选] 附骨疽患者多见于()

A . 婴儿
B . 儿童
C . 少年
D . 青年
E . 老年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早期治疗药物可使用:() 胰岛素。 止血剂静滴。 胰酶抑制剂静滴。 升压药。 利尿剂。 蛇肚疔切开时,应在() 患指侧面横切口。 患指侧面纵切口,不越过关节。 指端掌面纵切口。 指端侧面纵切口。 沿指腹弧形切口。 新生儿丹毒称() 赤游丹。 抱头火丹。 流火。 内发丹毒。 腿游风。 急性胰腺炎患者约有1/4血钙低于正常,且多见于:() 出血坏死型。 水肿型。 并发败血症。 胰腺脓肿形成。 并发代谢性碱中毒。 合并有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其腹水性质为:() 渗出液。 介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 漏出液。 乳糜腹水。 血性腹水。 附骨疽患者多见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附骨疽是一种毒邪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备急千金方》云:“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本病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生在大腿外侧的,叫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的,叫咬骨疽;只生在股胫部的,叫股胫疽等:病名虽异,但其病变部位均在四肢长骨,病因、证治大致相同,故合并论述,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机疗疮、疖、痈等发病后,由于治疗护理不当;或麻疹、猩红热、伤寒等病后,患者因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湿热余毒壅盛,深窜人里,留于筋骨,使经络阻塞,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为本病。或由于外来伤害,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局部骨骼损伤,复因感染邪毒,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隔。血留筋骨为患。诊断好发于2—10岁的男孩。多发于四肢长骨,发病部位以胫骨为主,其次为股骨、肱骨、桡骨。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