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多于三分之一的人来自平民家庭,如此大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 B.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C.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程朱理学的地位提高。
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这反映了() A.传统门阀贵族力量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B.唐朝门第观念进一步增强。 C.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依然保持特权地位。 D.唐朝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在下列物质中,用()处理ZnO原料,可将杂质Cu0、Fe203、PbO的从ZnO原料中的除去 H2SO4。 HCl。 NaOH。 Na2CO3。
有历史学家这样总结古代的选官制度:“(当)子弟孱弱(时),(君)擢才卒伍;道德沦丧,取诸孝廉;帝权危卵,联姻门阀;士族虚弊,科举大彰。”这说明古代创新选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统治基础。 B.完善政府职能。 C.提升官员素质。 D.维护统治。
《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 B.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 C.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 D.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
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20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1人,不足20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廉1人,不足10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1人。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