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4综合考试[文学]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4综合考试[文学]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4综合考试[文学]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2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4综合考试[文学]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22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4综合考试[文学]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32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4综合考试[文学]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44
一、填空题
1. 麦列霍夫·葛利高里是苏联小说______中的男主人公。
【答案】《静静的顿河》
【解析】《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它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2.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第一部喜剧作品是______。
【答案】《错误的喜剧》。
【解析】1590年,莎士比亚开始戏剧创作。《错误的喜剧》是他的第一部喜剧,创作于1592年。剧中主要写主与仆各是一对面貌和形体都十分相象的孪生兄弟,在海上遇难失散后,同在某异乡城市出现,造成许多误认的可笑情节。剧中还就夫妻关系、亲子之爱、手足之谊进行一些严肃的讨论。
3.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
【答案】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解析】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百年孤独》是其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品。
4. 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的剧作家是______。
【答案】索福克勒斯
【解析】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共写了123部悲剧和滑稽剧。但其作品流传至今的只有7部,即《埃阿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厄勒克特拉》、《特拉喀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其中,《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最能反映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才能。
二、名词解释
5. 神话
【答案】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及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6. 风雅之寂
【答案】风雅之“寂”是俳谐美学及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寂”是对俳谐创作的概括。“寂”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层面:首先是听觉上,即“寂静”、“安静”,其次是视觉上的“寂”的颜色,可称之为“寂色”,最后指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要素,是心理学上的含义,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7. 骑士文学
【答案】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其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隋诗最早产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又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骑士传奇中最为流行的故事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骑士传奇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和爱情描写,影响到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围绕主要人物经历展开故事的结构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活动的揭示,都为欧洲后世长篇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8. 叶芝的“面具”理论
【答案】叶芝的“面具”理论是叶芝艺术创作和认识世界、理解自我的重要手段。他认为,人的智能再创造是外部命运的对立面,“而我所谓的‘面具’是出自其内在本质的一切的情感的对立面。”面具是情感的再创造,即反自我。叶芝认为自我只有找到且自觉地模仿反自我,人格才有可能发展完善,而且在此过程中才会有所创造。“假如我们不能想象自己与自己不同,尝试充当那第二自我的话,我们就不能给自己强加一条戒律,虽然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接受一套。因此主动的品德与被动接受一种规则不同,是做戏似的、有意识的表演、戴着面具。”
三、简答题
9. 什么是布莱希特所说的陌生化效果? 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夫斯基的“奇特化于法”有无内在关联?
【答案】(1)陌生化效果的含义
布莱希特在分析中国戏剧的表演艺术时,使用了“陌生化”效果这一说法。史诗体戏剧中的“陌生化”技巧,是一个与“戏剧体戏剧”中的“共鸣”技巧相对应的概念。布莱希特认为,对一个事件或人物进行陌生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事件和人物那些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一日了然的东西剥去,使人对之产生惊讶和好奇。”
布莱希特举李尔王由于他的女儿们对其忘恩负义而产生愤怒作例子作了说明。采用共鸣技巧表演的演员,能够表演出这种愤怒,并能使观众把愤怒看做人世间自然的事情,观众与李尔王完全融合在一起,观众自己掉到愤怒的情绪里去了。而采用陌生化技巧的演员则刚好相反,演员表演的李尔王的愤怒可能使观众感到惊讶,演员可以不表现李尔王的愤怒而去表现其他反应。这样,李尔王的立场将被陌生化。
在《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一文中,布莱希特将中国戏剧作为运用陌生化效果的典范加以阐述。“史诗戏剧”陌生化效果的内涵,就是强调戏剧表演中演员和观众的理性因素,主张破除舞台造成的“生活幻觉”,使观众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从而与舞台演出保持情感和理智上的距离,并对戏剧所反映出的现实进行思考和判断。
(2)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有内在关联
①什克洛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的含义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多次重复的动作在变为习惯的同时,也就成为了自动的,而自动的感知正是旧形式导致的结果。为了打破感知的自动性、机械性,就需要采用“奇特化手法”,创造新形式,使人们的感知从自动性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到原初体验的准确观察与感知状态。
在俄国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的“陌生化”,就是使事物复杂化的手法,就是设法增加感受的难度,从而延长感受的时间,同时,艺术的创作过程和鉴赏过程也就成了“加密”和“解密”的过程。这就导致了诗歌也即文学并不是对现实的严格模仿,正确反映或再现,相反,它是一种有意识的偏离、背反甚至变形、异化。
②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的关系
布莱希特所说的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都是要求艺术创作中要有独特性和反常规性,前者是就戏剧这种文学形式而言,后者以论诗歌为主从而引申到所有的文学创作。前者针对戏剧表演而言,后者更注重文学语言的革新。
10.辛伯达形象分析。
【答案】辛伯达是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中《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中古阿拉伯航海商人的代表。
(1)不畏艰险的冒险精神他从小接受了发财致富的教育,先后7次航海,每次都历尽艰辛,最后带着巨大的财富回到家乡。他不满足于舒适的生活,向往异地风光,渴望赚取更多的财富,为此,他一次又一次地踏上冒险的旅程。
(2)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每次航海,辛伯达都面临着生死考验,但总能坚持不懈,化险为夷,表现出坚强老练和聪明机智的性格特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