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715艺术原理与基础理论之艺术设计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室内设计
【答案】室内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的设计类型。它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可以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家两大类。
2. 青铜时代
【答案】使用青铜材料制作工具、武器的时代被称作“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形成,经夏、商、周二代,大约经过15个世纪,其特点是:
(1)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青铜礼器;
(2)在进入青铜时代前有个漫长的技术积累期。
3. 系统分析
【答案】系统分析是对系统结构和层次关系进行分解,使设计问题的构成要素和相关因素的内在关系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明确各自特点,取得必要的信息和设计路径。设计的系统分析包括:总体分析、任务与要求分析、功能分析、指标分配、方案研究、分析模拟和系统优化。
4. 创造力
【答案】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与人的智力因素、动机因素、个性因素相关。在人的行为中,创造力与自发性、独创性等特征联系在一起,甚至与人的自然生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伟大还是普通的创造力,都展示了人的智慧和力量,是人不断奋发进取的象征。同时,它使人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得到确证和实现,获得鼓舞和满足。
5. 消费方式
【答案】生活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一种消费方式,一种对产品的消费方式,而艺术设计或产品设计和生产实际上直接是为消费服务的。消费与设计的关系实际上是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这种所谓的生活方式的设计起码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
(1)产品设计中形成的新的使用方式或这种新的产品导致人的使用方式的改变,使用方式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设计本身赋予产品以符号性和象征价值,使产品的消费成为一种象征价值的消费,这是
另一层面上的生活方式的设计。
6. 人类的共同遗产
【答案】即人类所面对的、现在的、未来的从自然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多样性即丰富性。
二、简答题
7.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与艺术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是在技术基础上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技术的科学化是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技术的主体,科学同样得益于技术的发展,朝着科学技术化的方向发展。
(2)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是艺术存在的最高形态和真正的基础,艺术是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具有统一性,只有在精熟的技术与艺术的理想取得和谐高度一致的情况下,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性才能出现或趋于完美。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观念来导引和协助,使技术融入艺术之中。工艺技术的最高境界是与艺术的完全交融,不留痕迹。
(3)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工艺艺术和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产物。工艺的发展、工艺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工艺美术通过整合的方式,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通过艺术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展示出来; 科学则是通过技术或工艺技术走向与艺术的结合。
总之,技术是科学与艺术的基础,科学是技术的发展方向,推动艺术的创新,艺术是工艺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8. 如何理解艺术化的生活和设v 一的艺术化方向?
【答案】(1)艺术化的生活
①艺术化的生活是人类的理想,是人类向往的一种自由的、艺术的、更为符合人本性的那种生活,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形态或生活方式;
②艺术化的生活是美好生活,这种生活是物质之美与精神之美结合的生活;
③艺术化的生活是人类文明生活的最高形式;
④艺术化的生活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⑤艺术设计是实现人类艺术化生活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人类通向艺术化生活的桥梁。
(2)设计的艺术化方向
当代设计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艺术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在时装、家具、臻筑与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及广告设计、产品设计诸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在产品设计方面,其艺术化方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手工艺的复兴,新手工艺将成为设计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设计与手工艺品性的结合。在高科技的设计和生产中汲取传统手工艺术及手工造物的优秀经验和方一式,将高科技的工业生产、设计与手工艺术结合起来,走一条所谓的中间道路,使现代设计和产品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
③机械产品趋向人性化、诗化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为产品设计和生产设计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人性化设计和诗化产品生产都将成为现实。
总之,20世纪末,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已在进一步交融,互为汲取,而且设计正随着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时代的到来日益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
9.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案】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理论”,按照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低级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会有高一层次的需求。
(1)生理需要:即人的食物需要,包括食物、饮料、住所、睡觉、氧气等。
(2)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心理上的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
(3)社会需要:即归属与爱的需要,需要别人的支持、理解、安慰、友谊、忠诚、信任、互爱等。
(4)尊重需要:即自尊与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自由等; 他人尊重即社会承认、威望、名誉、地位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实现自我的能力、成就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