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718公共政策之政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2. 有效性

【答案】政治权力的有效性是指政权能否有效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提高整体社会的福利水平。

3. 神权论

【答案】神权论是指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十神的国家起源观点。这种观点在古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统治阶级,曾用这种观点来维护他们的统治。在我国古代,神权思想是很发达的。所谓“天道”就是把统治阶级的权力说成为来自天命。把帝王称作“天子”说他们是天意的执行者。在外国,神权说,最早发生于古代犹太的神权政治君主国。基督教早期代表也曾提出过这个思想。但是,神权思想的发达却在中世纪。当时封建主阶级的思想家,在教权与皇权的斗争中,不论是主张教权高于皇权还是皇权高于教权的人,都宣扬神权思想,认为“一切权力来自神”。直到16世纪,一些思想家还力图用神权论证国王的无限权力,把这种理论作为专制君主的护身符。神权论纯粹是从宗教的观点出发,把剥削阶级国家说成是神的意志的体现,用来迷惑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本质的认识,反对被压迫人民起来革命。因而,它从来就是反科学的观点。

4. 多党合作制

【答案】多党合作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以与其他政党的合作作为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的制度,这力面的典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则是革命的同盟军。作为它们利益代表的民主党派积极与共产党合作,参与民主革命斗争,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历史基础。

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随着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原先的民主党派己成为它们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人士的代表,它们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现实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断

得到完善和发展。

5. 公民文化

【答案】所谓公民文化,既不是传统的文化,也不是纯理性的现代工业文化,而是一种将传统与现代完全融合的文化。它是“以沟通和说服为基础的多元主义文化,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是允许变革但要渐进性变革的文化”。

6. 奴隶制国家

【答案】奴隶制国家最早产生于公元前40世纪初的埃及,是奴隶主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实施奴隶主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维护奴隶主阶级政治特权地位和根本利益,压迫和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掌握并享有一切政治权力,可以占有、买卖、甚至随意杀戮奴隶。而奴隶阶级则是被统治阶级,毫无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可言。奴隶制国家一般是在血亲宗法的基础上,按照分封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他分封诸侯,管辖地方,国家是由这些诸侯的势力范围组合起来的。

7. 竞争型政党

【答案】竞争型政党制度是指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选票或议席的方式而上台执政的政党体制模式。从政党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中我们可以知道,一旦政党产生于议会之内,政党一般都会伴随着议会的发展而比较平稳地过渡到一个竞争性的政党制度之中。

8. 国家职能

【答案】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在具体的国家活动中,国家的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9. 单轨制法院体系

【答案】单一制国家普遍采用单轨制法院体系。其国家最高法院是其最终的终审法院,地方法院根据国家宪法和法律建立,并根据国家法律和地方法律规章进行审判,当地方法规与中央法规相冲突时,遵照中央法规进行审判。

10.双轨制法院体系

【答案】双轨制普通法院体系,它多见于联邦国家。但是,并非所有联邦制国家的法院都是双轨制的。以美国为例,其法院体系由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两个相互独立的平行的体系组成。按照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国会在首都华盛顿设立最高法院,管辖以全国为区域的上诉案件。

二、简答题

11.简述政治民主的发展路径。

【答案】政治民主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不过,从人类政治民主的发展历史来看,政治民主的发展具有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制度性建设和公民教育三条基本途径:

(1)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

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①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性建设,包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一方面,民主政治需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没有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公民不可能有谋生以外的时间和兴趣关心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另一方面,政治民主的规则是市场经济规则在社会公共领域的运用,因此,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及其规则,是发展和完善政治民主的基础途径。

②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性建设,要求社会保持稳定和相对均衡。政治民主的运行和发展只有在政治常态下才能实现,因此,协调和解决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保障社会政治秩序与和谐稳定发展,保证社会政治和国家的安全,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必要社会条件。

③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性建设,要求培养具有民主价值内涵的公民文化。民主政治具有以平等、参与、自主、宽容和理性为内容的政治文化特点。因此,政治民主的发展,需要破除以专制集权的政治特权和政治权力依附为特征的封建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需要消除非理性的、狂热的、偏激或冷淡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在社会成员中培养具有平等、自主、参与、宽容和理性的公民文化。

(2)政治民主的制度性建设

制度建设是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政治民主建设的基本途径。制度建设包括政治民主制度的确立、政治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政治民主运行的规则化和规范化,政治民主过程的程序化。

①政治民主的制度确立,是民主的制度性建设的首要任务。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实际也是社会政治生活确立民主规则并且逐步按照这些规则制度化的过程。,必须确立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和根本制度,必须以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贯彻落实这些根本制度和原则。

②政治民主的制度性建设和完善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a. 政治权力主体在确立了政治民主的根本制度之后,需要完善和改进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设置和改进政治机构和设施,确定政治组织和机构的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权力关系,开拓和完善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制度。

b. 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状态,不断制订和完善各项具体法律法规,以形成统一而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到社会和政治生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③政治民主运行的规则化和规范化,要求对于民主政治运行规则的建设和规范,要求政治生活公开透明,要求政治生活按照法定规则运行。

④政治民主过程的程序化,要求设置权力运行的正当程序,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