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住院医师公共卫生学Ⅰ阶段题库>北京住院医师公共卫生学(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甲、乙两地区脑血管病总死亡率为30‰,标化后,甲地标化死亡率为40‰,乙地标化死亡率为20‰,由此可认为()

A . 甲地实际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老年人少
B . 乙地实际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老年人少
C . 甲、乙两地实际人口构成完全相同
D . 甲、乙两地实际人口构成没有规律
E . 以上都不对

某区急性传染病发生数的比例在全市最低,则() 说明该区急性传染病在全市中最轻。 还不能说明该区急性传染病在全市中最轻。 可将此比例看作发病率与全市比较。 可将此比例看作发病率与其他各区比较。 以上都不对。 肺通气的原动力是来自() 肺的弹性回缩。 呼吸肌的舒缩。 气体的分压差。 肺内压的变化。 胸内压的变化。 有关鼻窦的粘膜下列哪项是对的() 是鼻腔粘膜的延续。 具有嗅觉功能。 具有呼吸功能。 具有保护功能。 以上都对。 AHI为20~40次,最低SaO 2:为65%~84%,应考虑诊断为() 中度OSAHS合并轻度低氧血症。 中度OSAHS合并低氧血症。 重度OSAHS合并轻度低氧血症。 重度OSAHS合并中度低氧血症。 中度OSAHS合并重度低氧血症。 患者男,19岁,因“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术。术中使用免疫抑制药巴利昔单抗,术后应用亚胺培南、替考拉宁、阿昔洛韦及制霉菌素预防感染。术后第4天拔除经口气管内插管,拔管后采用甲泼尼龙、吗替麦考酚酯及他克莫司联合治疗,用二性霉素B雾化吸入预防真菌感染。术后持续肾代替治疗3d。术后第8天出现大量心包积液,怀疑急性排斥反应,予心包穿刺放液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应用1次巴利昔单抗,后症状缓解。术后第17天,查体发现右肺呼吸音减低,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咳痰及其他不适;床边摄胸部X线片:右下肺结节状阴影。胸部CT:上、中、下肺均有密度增高影,下肺结节达3cm×3cm。为尽快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的检查是() A.痰培养。 血培养。 GM试验。 肺组织活检。 呼吸功能。 甲、乙两地区脑血管病总死亡率为30‰,标化后,甲地标化死亡率为40‰,乙地标化死亡率为20‰,由此可认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