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804环境科学概论之环境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_____、_____、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答案】吸附作用;挥发作用

【解析】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取决于有机污染物本身的性质以及水体的环境条件。水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2. 含碳化合物的厌氧分解过程中,在____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_____中间产物,然后在____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_____。

【答案】产氢菌和产乙酸;乙酸、甲酸、氢气、二氧化碳;产甲烷;甲烷

【解析】在无氧氧化条件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可借助产酸菌的作用降解成简单的有机酸、醇等化合物。如果条件允许,这些有机化合物在产氢菌和产乙酸菌作用下,可被转化为乙酸、甲酸、氢气和二氧化碳,进而经产甲烷菌作用产生甲烷。

3. 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及清洁区。

【答案】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

【解析】一般向天然水体中加入有机物后,将引起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可得到氧垂曲线,把河流分成相应的几个区段:①清洁区,表明未被污染,氧及时得到补充;吩解区. 细菌对排入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水体中溶解氧下降,此时细菌个数增加;腐败区,溶解氧消耗殆尽,水体进行缺氧分解,当有机物被分解完后,腐败区即告结束,溶解氧又复上升;恢复区,有机物降解接近完成,溶解氧上升并接近饱和;⑤清洁区,水体环境改善,又恢复至原始状态。

4. 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包括_____和_____。

【答案】表面吸附;分配作用

二、名词解释

5. 辐射逆温

【答案】辐射逆温是指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近地面层的逆温以辐射逆温为主,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

6. 土壤环境容量

【答案】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指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不同土壤其环境容量是不同的,同一土壤对不同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不同的,这涉及到土壤的净化能力。

7. 次生矿物

【答案】次生矿物是指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却有所改变。通常根据其性质与结构可分为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8. 专属吸附作用

【答案】专属吸附作用是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它用来解释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改变符号,甚至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表面的现象。

三、简答题

9. 简述土壤的酸碱性。

【答案】土壤中存在着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使之表现出不同的酸碱度。

(1)酸度

其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来源于土壤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机酸等)和潜性酸度(来源于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阳离子),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是同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酸度。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土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土壤胶体是(2)碱度

土壤中碱度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碱度,不同溶解度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对土壤碱性的贡献不同。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饱和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交换性离子的水解作用,使土壤呈碱性。和的贮存库,潜性酸度是活性酸度的储备。

10.植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案】植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下:

(1)通过调查与分析,寻找新的生物量大的超积累植物。

(2)筛选生物量大、具有中等积累重金属能力的植物。

(3)采用植物基因技术,培育一些生物量大、生长速率快、生长周期短的超积累植物。

(4)深入研究超积累植物和非超积累楦物吸收、运输和积累重金属的生理机制,从而通过适当的农业措施如灌溉、施肥、调整植物种植和收获时间、施加土壤改良剂或改善根际微生物,提高植物修复效益。

四、论述题

11.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进行扩散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案】(1)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孔隙度和温度及农药本身的性质等。

(2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的例子

土壤水分的含量

Shearer 等对林丹在粉砂壤土中的扩散研究表明:干燥土壤中无扩散;

含水

气态扩散系数最大;

含水

增加,两种扩散系数都增加

加,非气体扩散系数下降

土壤吸附的影响

吸附作用是农药与土壤固相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直接影响其他过程的发生。如土壤对除草剂2, 4-D 的化学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

总扩散系数和随水分的随水分的增非气态扩散系数最大

;随水分的增加,总扩散系数下降;

含水随水分的增加,

非气体扩散系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