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湘潭大学607艺术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

【答案】《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发表于1899~1900年。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封信》至《第四封信》及两个《札记》。《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第一部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艺术起源的成功之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通过对原始音乐、舞蹈、绘画艺术以及它们同生产劳动实际联系的分析,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认为艺术不是起源于“游戏”,而是起源于生产劳动。该著作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学体系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2. 尼采

【答案】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尼采猛烈地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尼采的哲学思想影响。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不合时宜的考察》等。

3. 造型艺术的瞬间性

【答案】造型艺术的瞬间性是指造型艺术为了能够以形传神、以静写动,从而在事物运动的动静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瞬间形象,并将其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通过将瞬间闪现的画面,把日常生活当中的典型之处捕捉出来,这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4. 主体性

【答案】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甚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此,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5. 无意识

【答案】无意识也称“潜意识”或“下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是指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即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艺术创作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复

杂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家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状态下,突破了常规思维的局限和束缚,在无意识向显意识的转化过程中,以异于平时的方式冲破了原来的框架,使得创造性的飞跃、顿悟或灵感不期而至。

6. 蔡元培

【答案】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蔡元培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任教育总长,1917-1926年期间任北大校长。他认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曾发表过《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等论文。寄希望于以纯粹之美育来陶冶人们的感情,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7. 艺术流派

【答案】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的形成,有的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宣言,有自己的创作队伍和代表艺术家,如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 有的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或相似而组合在一起,如威尼斯画派; 或是被后人归总为特定的流派,如意识流文学等。

8. 意境

【答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艺术中,意境是指艺术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象整体达到情与景高度融会、艺术家自我与客观物象实现深刻交流而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在长期的美学探讨的基础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的意境说产生了重大影响:意境首先是“情景交融”,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于景,借物抒情。意境不仅只是情与景的融合,而且也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二、简答题

9. 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面归纳,谈你理解的艺术是什么? 什么是艺术?

【答案】(1)就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

③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2)就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②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马克思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

式。掌握世界的方式即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途径或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

(3)就艺术的审美本质来说

审美的问题是贯穿在整个艺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认识是审美认识,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艺术的欣赏是审美欣赏。可以说,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艺术反映现实美,同时艺术创造艺术美。

10.近现代艺术理论关于艺术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近现代艺术理论关于艺术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

(2)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和视听艺术(戏剧)。

(3)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艺术分为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和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小说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实用工艺等)。

11.联系实例,说明电影与电视剧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1)电影与电视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

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在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这种全新的时空现象,专业界称为“电影新时空”。

(2)影视实现时空自由转换主要依靠蒙太奇

影视的时空转换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顺序式结构与交错式结构。顺序式结构是依照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以时间的先后来组织不同的画面,自然地表现出生活的流程。交错式结构打破了时间的先后次序,让有关的场景互相穿插,出现交替、倒叙、闪回等。

12.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为什么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答案】之所以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原因主要在于:

(1)艺术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 .

(3)艺术家本人的民族和时代从属

作为创作主体,艺术家本人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