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学位]之金融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判断题

1. 货币对内价值是不同货币能够相互兑换的基础,也是决定兑换比率的依据。因此,国内发生通货膨胀的货币一定存在对外贬值的压力。( )

【答案】错

【解析】货币对内价值是不同货币能够相互兑换的基础,也是决定兑换比率的依据,但国内发生通货膨胀的货币不一定存在对外贬值的压力。

2. 通货紧缩是反通货膨胀的手段和措施。( )

【答案】错

【解析】采取通货紧缩的政策治理通货膨胀通常会引起实际产出的减少,从而引发经济衰退。 3. 一国的货币化率越大,说明该国的货币化程度越高。( )

【答案】对

4. 一般情况下银行承兑汇票的价格要高于商业汇票。( )

【答案】对

【解析】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经过银行承诺兑付的商业票据,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其风险较商业票据低,故其收益率也低,所以其价格高于商业票据。

5. 原始存款、超额准备率、财政存款及现金漏损率等都是影响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能力的因素。( )

【答案】错

【解析】财政存款不是影响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能力的因素。

二、简答题

6. 简述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中的“6C ”原则。

【答案】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中的“6C ”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在贷款之前从多方面对借款人的信誉进行分析的原则。由于信用贷款没有任何抵押品作为贷款偿还的保证,因此,贷款的偿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借款人的信誊。商业银行在贷款之前能否对借款人的信誉进行深入和准确的分析,关系到贷款信用风险的大小。商业银行对借款人信誉的分析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即品德Coharaoter )、能力(oapaoity ), 资本Coapital )、担保品(collateral )、环境(ooncLitiona )、连续性(continuity ),这也是通常所说的“6C ”原则。

(1)品德(character )

对借款人品德的考察,主要是判断借款人对贷款本息偿还的意愿。如果借款人是个人,则品德主要表现在此人的道德观念、个人习惯和偏好、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个人交往以及在社区中的地位和声望等; 如果借款人是企业,那么品德就是企业在管理上的完善性,在同行和金融界的地位和声望,经营方针和政策的稳健性等。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履行借款合同的历史记录,在其品德的评价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能力(capacity )

借款人的能力包含了法律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法律方面来讲,借款人的能力是指借款人能否承担借款的法律义务,当商业银行贷款给合伙企业时,银行必须确认签约的合伙人具有代表合伙企业的权力; 在贷款给公司时,商业银行必须确认谁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从经济的角度,借款人的能力,是指借款人是否具有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

分析企业借款人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分析其现金流量。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商业银行可以了解借款人的预期财务状况,判断其到期的偿还能力。如果借款人是个人,商业银行要考察的

主要是他预期的收入能力,而收入能力又取决于借款人的受教育程度、年龄、事业心和精明程度。

(3)资本(capital )

资本的数量也是体现借款人信誉的一项重要因素。借款人的资本越是雄厚,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因而信誉也就越高。借款人购置的资产的质量,是决定该企业的资金实力的重要因素。借款人取得贷款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资产的数量和质量。

(4)担保品(collateral )

对贷款进行担保可以减少甚至消除风险。由于长期贷款的期限超过了10年,因而风险就相当大,因此商业银行在发放长期贷款时一般都要求抵押或担保; 而中期贷款一般只要求担保。

(5)环境(conditions )

对经济环境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经济环境对借款人所在行业的影响,分析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市场结构,分析借款企业在该行业中的地位,技术更新对该行业产品需求的影响等。

(6)连续性(continuity )

连续性是指借款人经营前景的长短。由于科学技术更新的日益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只有能够适应小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 7. 简述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答案】就各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来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单一型、复合型、跨国型及准中央银行型。

(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的制度。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中又有如下两种具体情形:其一是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体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实行这种体制,我国也是如此。其二是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体制是在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但地方级机构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力。这是一种带有联

邦式特点的中央银行制度。属于这种类型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等。

(2)复合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没有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这种复合制度主要存在于过去的苏联和东欧等国。我国在1983年以前也一直实行这种银行制度。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组织货币联盟的主要是地域相邻的一些欠发达国家。1998年7月,一个典型的跨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它是欧洲一体化进程逐步深入的产物。

(4)准中央银行是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新加坡、中国香港属于这种体制。

8. 简述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案】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有:

(1)货币需求是少数几个可以观察到的变量的稳定函数,在这些变量中,恒久收入最为重要,利率没有被看成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

(2)在货币供应发生变动时,因为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效应很小,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为使货币需求与己改变的货币供求均衡,收入水平必须改变。

(3)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恒久收入,它是实测收入的平均值,为了在货币市场重建均衡,在短期内的收入必须有较大的变化。

(4)在货币量发生作用的传送机制解释上,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是一种有独特性的资产,它的替代品不仅包括金融资产,还应当包括房产、耐用消费品、投资品等所有实物资产,通过资产组合效应,货币的作用直接而迅速。

(5)实际利率、实际收入增长率都是由经济中的实际因素决定的。当货币供应增长率等于预期名义收入增长率时,名义收入增长率等于货币增长率。只有当货币增长率有意外增加时,名义收入增长率才会高于预期值。

(6)由于时滞因素,货币政策的短期作用很难预测,货币政策不是经济稳定的有效工具,最好的办法是实行一种与经济增长相一致的货币供应稳定增长的政策。

(7)短期内,由货币供给引起的名义收入变动,是物价与产出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之间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9. 简述信用的特征。

【答案】不论信用的形式如何,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它的所有权掌握在信用提供者手中,信用的接受者只具有使用权,信用关系结束时,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才统一在原信用提供者手中。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