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820建筑学综合之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雅典卫城
【答案】雅典卫城是指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公元前580年,面积约有4平方千米。它由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组成,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
2. 圣芭芭拉教堂
【答案】圣芭芭拉教堂是位于科特博格的晚期哥特式教堂。由于教堂结构的发展成熟,教堂的墙面被大面积的玻璃窗所代替,而且外部林立的扶壁也变得越来越精美,尤其在后殿的外部,主体建筑仿佛建在一个石尖塔的丛林之中。位于底部尖拱窗上的老虎窗将尖塔连接起来,这种新形式的窗户显露出文艺复兴风格的气息。
3. 圣马可广场
【答案】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漂亮的客厅”,主要完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它包括大小两个广场,围合广场的主要建筑有新、旧市政厅,总督宫,图书馆,圣马可教堂以及钟塔。虽然建筑建造年代不同,但由于运用共同的构图母题,使它既统一又变化丰富。
4. 拉丁十字平面
【答案】拉丁十字平面基督教堂形制的一种,是教堂最正统的平面形式,形成于罗马风时期,其十字架的基于长于其它三臂。在这种形式的教堂里,东西向的本堂和南北向的轴廊垂直相交,状如十字架,故得名拉丁十字式。
二、简答题
5. 都铎风格产生于哪国?
【答案】(1)都铎风格产生于英国。
(2)其特点包括:
①室外:红砖立面、白石细部、形体起伏、柱式自由、方额窗口、四圆心券。
②室内:贴深色木板、浅灰色抹灰、曲直线格子相交、垂钟乳状装饰。
6. 简述中世纪哥特教堂的结构及内、外部空间特征。
【答案】(1)中世纪哥特教堂的结构特征
①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
②使用独立的飞扶壁;
③使用两个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2)中世纪哥特教堂的内部空间
由于技术的进步,中厅越来越高,12世纪下半叶之后,一般都在30m 以上。拱券尖尖,骨架券从柱墩上散射出来,有很强的升腾的动势。从13世纪起,柱头渐渐消退,支柱与骨架券之间的界线很弱,甚至消失,仿佛骨架券是支柱向上的延伸,垂直线统治着所有的部位。于是,看上去不是拱顶覆盖着内部空间,不是支柱负荷着拱顶,而是整个结构都从地下生长出来,枝干挺拔,向上发散。
(3)中世纪哥特教堂的外部空间
外部富有装饰。其向上的动势也很强,所有建筑局部和细部的上端也是尖尖的。作为装饰和赞美城市的纪念碑,哥特建筑外部更多地体现着以工匠和小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炫耀着工匠们的卓越的技艺和城市的富足、独立
7. 日本建筑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有哪些?
【答案】民族特色体现为利用和展现建材的特性和质感;艺术风格较为洗练简约、优雅洒脱。
(1)一个民族的建筑特点总是最典型地表现在居住建筑上寺院同邸宅、别业相结合,寺院的许多建筑手法都不同了,例如:地板架空,四周出平台;板障和门都是轻质的,从顶棚到地面一扇一扇左右推拉的等等,这些本来都是日本居住建筑的典型手法。
(2)阿弥陀堂采用邸宅的形制,一正两厢,厢房和正寝之间距离较远,用廊子连接,称为“寝殿造”。它们充满了贵重材料做的装饰,光彩夺目,板障上和门扇上画着西方净土的旖旎风光,四周是园池林木。这些阿弥陀堂代表着当时日本建筑和工艺的最高成就。
(3)13~14世纪,佛教建筑中主要的流派有“和式”(或称“日本式”)、“唐式”(或称“禅宗式”)、“天竺式”(或称“大佛式”)和“折中式”。这些流派都一反11世纪阿弥陀堂的华丽,趋向质素刚健。
8. 银匠式风格产生于哪国?有何特色?
【答案】(1)银匠式风格产生于西班牙。
15世纪下半叶和16世纪,在世俗建筑中,阿拉伯的伊斯兰建筑装饰手法遗风还很盛,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西班牙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名为“银匠式”,因为它们像金银细工那样精巧繁密。
(2)银匠式风格的特点
①利用素朴和繁密的对比。
②利用轻灵和厚重的对比。
这两种对比,造成了西班牙城市建筑的极大特色,它们的性格是于沉着中见奔放的热情,于浑朴中见细密的巧思。
三、绘图题
9. 新博物馆平面。
【答案】
图
10.巴黎圣母院立面图.
【答案】
图 巴黎圣母院立面图
四、论述题
11.哥多瓦大清真寺、阿尔汗布拉宫、吉拉尔达塔是哪个时期、哪个地区的建筑?它们各自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答案】(1)哥多瓦大清真寺
哥多瓦大清真寺建于786~988年,是西班牙中世纪建筑的代表作。其建筑特点如下:
①建筑采用广厅式形制、连续券的结构。
②大殿东西宽126米、南北深112米;18排柱子、每排36棵,柱子由彩色大理石砌成。 ③柱头和顶棚间两层发券、下层马蹄券、上层半圆券、层层叠叠、迷离绱晃。
④马蹄券、半圆券、火焰券、三叶草券、梅花券等重叠交错;神秘华丽、装饰性极强。 (2)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罕布拉宫建于13~14世纪,是摩尔人统治的最后宫殿。其建筑特点如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