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论文写作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该基本经济制度突破性地将多种所有制经济纳入其中,这是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2)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了促进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所有制形式。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3)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了,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标志着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 顺应经济全

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2)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面临众多难题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发展振兴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奋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此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3)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党的十八大之后,党又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 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

(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险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3. 为什么说社会卞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卞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答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原因在于: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这一根本准则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和切实的贯彻和体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也只有领导人民才能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④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的享有者、传承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者的内在联系。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整体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按照“四有”这样一个整体标准去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