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2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5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 8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10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13
一、简答题
1.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二者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1)思想道德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人的能动作用。
(2)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a.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与合法性的基础,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提供价值准则。
b.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谐、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c.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守法、维护法律权威和严格实施法律,弥补法律不健全时留下的空白,弥补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
②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a. 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及其他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国家职能的同时,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实际卜保证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所需要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文化基础。
b. 法律的公布和实施,有力地传播和实施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也表达了对这些严重违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行为的否定性评价。
c. 当国家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吸收在法律中转化为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时候,实际是确认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流地位。
2. 谈谈大学生应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答案】(1)大学生树立诚信品质的重要性:
①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②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的理想信念。
③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④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大学生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树立诚信品质:
①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树立高尚的诚信道德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完善自己,自觉与不诚信的行为作斗争。
②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行、行必果,诚信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③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④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树立诚信品质,不仅要学习关系如何做到诚信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履行诚信的执行力,时时刻刻注意反省自己,自我检查、自我检讨,及时改正做得不好的地方。
⑤向道德模范学习。树立诚信品质,要自觉地向诚信道德模范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提升自己。
3. 如何认识法律的历史发展?
【答案】按照经济基础决定卜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因此,除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外,法律发展史上也相应地先后产生过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1)奴隶制法律
奴隶制法律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意志的表现,是奴隶主阶级对广大奴隶实行统治的工具。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有:一是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二是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三是刑罚方式极其残酷; 四是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2)封建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使命。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有:一是肯定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封建等级制度; 三是维护专制王权; 四是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3)资本主义法律
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的资本主义法律,其根本任务是维系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尽管它强调形式上的平等和自由,但它仍然是以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为依归的法律制度,仍然属于剥削类型的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原则:一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社会主义法律
在法律发展史上,社会主义法律是新型的法律制度,有着与以往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制度不同的经济基础与阶级本质。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过程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创立的; 二是迄今为止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产生的。
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为实现普遍意义的平等、自由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所追求的历史目标是对以往各种历史类型法律制度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