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3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每日译报》
【答案】《每日译报》是上海孤岛时期,共产党在上海租界创办的一份以翻译为主的抗日报纸,1938年1月21日创刊,其前身是《译报》。该报聘请英国商人担任发行人兼总编、经理,但实际负责编务的是中共上海市文化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梅益等人。《每日译报》初为吐开小型日报,内容与《译报》基本相同,后改革版面、充实内容,除刊登外报译文外,还刊登自己采编的新闻。((每日译报》常刊登中共中央的文件和负责人的文章、讲话,还采用“特讯”、“专电”等形式报道有关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反映抗战前线的战况。1939年5月18日,上海租界当局以《每日译报》所刊文字与维持租界安定有所抵触为借口,迫令其停刊两周。与此同时,日伪组织收买了该报发行人,致使《每日译报》在停刊期满后无法复刊。
2. “竖三民”
【答案】“竖三民”是指于右任于1909年5月创办的《民呼日报》、1909年10月创办的《民吁日报})和1910年10月创办的《民立报》。这三份报纸均在上海出版,创办时间互相衔接,又均以“民”字打头,因此被称为“竖三民”。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1909年,于右仟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20余天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根,引起日本政府盛怒,出版一个月后被封。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
3. 《电信条例》
【答案】《电信条例》是中国历史卜第一个涉及无线电事敬的法律,1915年4月由袁世凯政府颁布。该条例明确规定,无线电器材属军用品,非经陆军部特别许可不得自由输入中国。同时,未经中国政府有关当局批准,不允许外国在中国境内私自设立无线电台,擅自收发无线电报。但是,无视中国主权的帝国主义列强根本不把这一法令放在眼里,私自输入无线电器材和私建无线电台之事不胜枚举。
4. 斯诺
【答案】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他于1928年来华,曾报道“淞沪抗战’夕、“一二·九”运
第 1 页,共 5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