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海洋大学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专业学位]之计算机操作系统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操作系统中,可以并行工作的基本单位是( )。

A. 作业

B. 程序

C. 进程

D. 过程

【答案】C

2. 操作系统通过( )来管理计算机系统内的进程。

A. 进程控制块

B. 程序

C.PCB

D. 作业控制块

【答案】C

【解析】为了便于系统控制和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以及进程的活动过程,在操作系统中为进程定义了一个专门的数据结构,称为进程控制块(PCB )。当系统创建一个进程时,系统为其建立一个PCB ,然后利用PCB 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当进程被撤销时,系统收回它的PCB ,随之该进程也就消亡了。

3. 某时刻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如表所示)。

表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

此时的安全序列是( )。

A.P1, P2, P3, P4

B.P1, P3, P2, P4

C.P1, P4, P3, P2

D. 不存在安全序列

【答案】D

【解析】使用银行家算法可知,不存在安全序列。由于初始R1资源没有剩余,只能分配资源给P1执行,P1完成之后释放资源。这时由于R2只有2个剩佘,因此只能分配对应资源给P4执行,P4完成之后释放资源。此时R2仍然只有2个剩余,无法满足P2、P3的要求,无法分配,因此产生死锁状态。

如果对于银行家算法比较熟悉,能够很快发现R2资源只有2个,但P2和P3的需求都为3, 并且P1和P4都没有持有R2资源,R2资源会始终无法满足P2和P3的需求,必然会在若干步分配后导致死锁。

4. 在进程管理中,当( )时,进程状态从运行态转换到就绪态。

A. 进程被调度程序选中

B. 时间片用完

C. 等待某一事件发生

D. 等待的事件发生

【答案】B

【解析】考查进程调度的原因。A 项进程将从就绪态变为运行态,C 项将从运行态变成阻塞态,D 项从阻塞态变成就绪态。

5. 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在于( )。

A. 充分利用CPU , 减少CPU 等待时间

B. 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C. 有利于代码共享,减少主、辅存信息交换量

D. 充分利用存储器

【答案】A

【解析】在单道程序中,内存中仅有一道程序,无法充分利用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多道程序的引入就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CPU 。

6.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A. 改善用户编程环境

B. 提高CPU 的处理速度

C. 提高CPU 和设备之间的并行程度

D. 实现与设备无关性

【答案】C

【解析】缓冲是用来在两种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平滑传输过程的常用手段。缓冲技术是用来匹配CPU 与设备之间速度差异和负荷的不均匀。

7. 进程和程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 )。

A. 前者为动态的,后者为静态的

B. 前者存储在内存,后者存储在外存

C. 前者在一个文件中,后者在多个文件中

D. 前者分时使用CPU ,后者独占CPU

【答案】A

8. 设与某资源相关联的信号量初值为3, 当前值为1,若M 表示该资源的可用个数,N 表示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则M ,N 分别是( )。

A.0, 1

B.1, 0

C.1, 2

D.2, 0

【答案】B

【解析】首先应该明确资源型信号量的含义。资源型信号量可以用来表示某资源的当前可用数量,初值与对应资源的初始数量相同,题目中信号量初值为3, 表示该资源初始时有3个。

信号量当前值K>0时,表示此资源还有K 个资源可用,题目中信号量当前值为1,表示还有1个可用资源,M 应该为1。由于还存在可用资源,所以此时不应存在等待该资源的进程,N 应当为0。因此答案选B 项。

9. 假设5个进程PO 、P1、P2、P3、P4共享3类资源Rl 、R2、R3,这些资源总数分别为18、6、22。T0时刻的资源分配情况(如表所示),此时存在的一个安全序列是( )。

表 T0时刻的资源分配情况

A.P0, P2, P4, P1, P3

B.P1, P0, P3, P4, P2

C.P2, P1, P0, P3, P4

D.P3, P4, P2, P1, P0

【答案】D

【解析】对4个选项分别进行安全性检测,只有D 项能够全部执行结束,其他3个选项都不能执行完全,中途会出现因资源不足而死锁。

10.竞争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是( )。

A. 进程

B. 作业

C.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