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621美术学专业史论之外国美术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加洛林文艺复兴
【答案】加洛林文艺复兴是由查理曼大帝及其后继者在欧洲推行的文艺与科学的复兴运动,发生在公元8世纪晚期至9世纪,被称为是“欧洲的第一次觉醒”。这是一场适应巩固封建制度需要的文化运动,奠定了中世纪欧洲各种文化融合的基础,并为12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做了古典文化典籍收集、宗教文化典籍的初步整理、宗教文化学术人才的初步培养以及拉丁文字定型方一面的各种准备。
2. 《艺术世界》创作联盟
【答案】在19和20世纪之交,俄国的画家和评论家们一直思考着风格问题,最后在1893年形成于《艺术世界》创作联盟。《艺术世界》力图争取艺术中唯美的成分,把艺术从“功利主义”的作用下解脱出来。他们宣传“世界主义”,推崇具有国际风格的艺术,如巴克洛艺术之类,反对巡回画派和学院派美术。《艺术世界》在舞台美术,书籍装帧,实用美术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更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俄国非现实主义艺术的兴起。成员有别努阿、索莫夫、巴克斯特和兰赛列等。
3. 米勒
【答案】让·弗朗索瓦·米勒,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出身农民家庭,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才气。他的淳朴亲切的艺术语言,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在作品中,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笔触,用文字和人物形象宣扬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理念。米勒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十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他同他的绘画作品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代表作品有《簸谷者》、《扶锄者》、《拾穗者》等。
4. 贝利尼
【答案】贝利尼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是威尼斯绘画派的创立人。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他更注重风景的描写,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使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然而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将风景所造成的氛围与画中人物的精神状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这是他同时代的艺术家所无暇顾及的。代表作有《在花园里苦恼》、《小树与圣母像》、《诸神之宴》等。
5. 正面律
【答案】古埃及艺术具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正面律。“正面律”就是指在埃及表
现人物时,运用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处理的方法。这是为了使人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和完整,这也是埃及绘画追求完整性的体现。这种法则源于强烈的宗教感情,人死以后复生是基于灵魂与冥体的重新结合,这就必须为灵魂的复归找到门路。凡法老王及王族成员的雕刻,都取正面律。
6. 西涅克
【答案】保罗·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生卒于巴黎。西涅克的作品富于激情,善用红色作为基调,色彩鲜明和谐,使远近产生秩序感。代表作品有《菲尼翁肖像》、《圣特罗佩港的出航》、《马赛港的入口》等。西涅克还著有《从德拉克罗瓦到新印象主义》,这是一本系统阐述新印象主义理论的著作。
7. 哥特式现实主义
【答案】哥特式现实主义是指在艺术创作上表现手法写实,自觉地模仿自然形象,特别是追求感情的表现。出现于12到15世纪经院哲学的高度理性化的时期,当时要求对教义的解释和形象再现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则秩序,作为教堂的主要装饰物的雕塑创作也必须循着固定程式布局。但是出于苏热在圣德尼教堂修建过程中对雕刻的重视,使得这一时期的雕塑呈现出越来越脱离建筑结构,走向独立的倾向,形成哥特式现实主义。
8. 祭坛画
【答案】祭坛画是画在木板上安置在教堂圣坛前面的画,这是一种类似中国屏风式的立在祭坛上的宗教画。祭坛画在中世纪西欧宗教绘画中是重要的形式之一,专门用于教堂正面的祭坛。其显著的特征是画像有严格的布局要求和程式化的形象刻画规范,传播者宗教的思想。祭坛画的代表作《天使报喜讯》、《根特祭坛画》和《最后的审判》等。
9. 米开朗基罗
【答案】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有《大卫》、《摩西》; 绘画西斯庭教堂天顶画《创世纪》和西斯庭教堂祭坛画《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弯顶。
10.母神雕像(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答案】欧洲国家出土了一大批圆雕和浮雕女裸体雕像。这些女性雕像的共同特征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被人们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
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指在维也纳出土的女性雕像,又叫“母神雕像”,是“原始的维纳斯”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强调体积感和重量感,具有单纯化和抽象化的倾向,在雕塑史和人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雕像的头部被卷发所覆盖,面目五官不清,细弱的双臂下垂被双乳排挤在
两侧,硕大的乳房从胸前垂挂对称式地压在腹部,粗壮的大腿向下逐渐变细连接小腿,足部省略。原始艺术家造此女像有意夸张和强调了女性的特征,符合原始人的理想追求与生殖崇拜。
二、简答题
11.摄影术的发明与绘画功能的改变。
【答案】摄影术的发明与绘画功能的改变具有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摄影术的发展促使了绘画功能的转变。
19世纪摄影术的发展使艺术家认识到:机械能干得更出色、更便宜的工作,毫无必要再让画家去做。在摄影术发明之前,绘画艺术一直是为一些实用目的服务的,它被用来记录下名人的真容或者乡间宅第的景色。画家所做的就是战胜事物存在的暂时性,为子孙后代留下任何物体的面貌。19世纪的摄影术即将接手绘画艺术的这个功能,由此迫使艺术家去探索摄影术无法仿效的领域。
12.简述西方传统写实画在两维画面上的创造三位立体幻象的主要创作经验和手段。
【答案】乔托和阿尔贝蒂对写实绘画技法的形成有着重要贡献:
(1)乔托是近代西方写实绘画的创始人。与中世纪画家以抽象的或半抽象的手法给教堂绘制壁画的风格迥然不同,乔托以写实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面貌。乔托作品中的写实性约有以下几点:
①描绘人物开始讲究正常的比例,并且描摹见于日常生活的姿势;
②将许多有动态的人物互相配合而成为戏剧性的场面;
③开始以透视、明暗的观念处理画面。
总的来说,后来达芬奇画中的写实手法,在乔托的圈中都以初具规模。
(2)为了“再现”与“写实”,从13世纪到15世纪逐渐发展了与科学结合的技法课程,即透视法、明暗影调、人体解剖学等等。其中“焦点透视学”最为重要。这是因为,一切再现性绘画的基本课题都是怎样在_维的平面上再现出三维空间中的物形和环境。焦点透视法的先驱人物阿尔贝蒂说过“绘画就是视觉锥体的一个横切面”,达芬奇也说“透视法是绘画的缓绳和舵轮”,可见焦点透视法是写实绘画的核心,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焦点透视法就没有西方写实绘画。
13.《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是何人所作? 该艺术家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简述之。
【答案】(1)《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是荷兰伟大的艺术家伦勃朗的作品。
(2)作品特点:
①坚定不移地烙守自己的创作原则,后期更加接近普通的荷兰平民,贫民以及犹太人。
②他笔下的人物皆取自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象,即使描绘宗教故事,也体现了宗教题材的生活化。他的名作《带天使的圣家族》中圣母善良。纯朴端庄。完全是一位荷兰农夫的形象。
③伦勃朗描绘的老年人肖像尤其感人,那苍老的容颜和深邃的眼神仿佛展现他们饱经沧桑的经历,也蕴藏着深刻的思想生活哲理。
④伦勃朗还喜欢画自画像,从未有一位画家像他那样留给后人那么多自画像。使我们看到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