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812理论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812理论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一).... 2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812理论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二).... 9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812理论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三).. 15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812理论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四).. 22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812理论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五).. 27

一、名词解释

1. 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

【答案】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

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其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各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 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

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①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 ②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③扩张性,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 ④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

2. 货币需求函数

【答案】货币需求函数是指反映货币需求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式子。其中,所谓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主体(个人、企业、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较为经典的货币需求函数主要有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3. 实际汇率

【答案】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

e 表示实际汇率; P 和P t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 E 为名义汇率其中,(采用的是直接标

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4. 对外贸易乘数

【答案】对外贸易乘数是指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由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公式可得对外贸易乘数,即为:

式中,刀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 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进口倾向越小,则对外贸易乘数越大。

根据对外贸易乘数计算公式可知,有了对外贸易之后,不仅出口的变动,而且投资、政府支出、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与封闭经济相比,也发生了变化。在封闭经济中,投资、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而现在成了,乘数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

二、论述题

5. 1965年,美国经济在接近其潜在生产能力的状态下运行。约翰逊总统面临一个问题:他想在越南开战,但是他又不想让美国人知道一场战争要耗费多少钱,结果是他决定不提高税收,至少是不完全用提高税收来支{.战争的费用。另外,他不打算削减政府支出,不仅如此,他还提出向贫困开战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很多费用极高的新的社会方案。请使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框架对上述情况加以分析,并推测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答案】约翰逊总统实行的这些政策无疑使总需求增加,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最终使物价水平上升过快,产量增加较少。

图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后果

如图所示,初期,AD 0、和AS 相交于代表接近充分就业的E 0点。E 0点的产量为Y 0,价格水平为p 0。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AD 1的位置,这样,AD 从和AS 相交于E 1点。E 1点的产量为潜在产出水平Y f ,价格水平为P 1。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一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过热的状态。这时产量增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价格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

可以看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价格和产量增加的比例并不相同。在E 0的右方,总需求曲线越向右移动,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产出增加的空间越来越小。当产出接近于潜在产出水平时,总需求曲线的向右移动更多地体现为价格的上涨。也就是说,在E 0的右方,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距离越大,价格上升的比例越要高于产量上升的比例。

结合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可以推测出:约翰逊总统实行的这些政策无疑会给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宏观经济运行带来风险,体现为高通货膨胀率。一旦遭遇不利的供给冲击,即20世纪70年

,即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代的石油危机,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

6.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差异何在?

【答案】(1)20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提出了交易力一程式,也被称为费雪力一程式。这一力一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

费雪认为,假设M 是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或。从这个方程看,P 的值取决于M 、V 、T 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不过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 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 V 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 交易数量T 对产出量通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 和M 之间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 的值特别取决于M 数量的变化。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 对P 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这说明,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是

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缺陷。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的资产。决定人们持有多少货币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但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问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在等式M d =kPY中,Y 代表总收入,P 代表价格水平,k 代表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M d 代表名义货币需求。这就是有名的剑桥方程式。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前者为,后者为M=kPY。若把费雪方程式中的。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的动机对货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