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57外国文学(欧美文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荒原》中的两个神话原型______、______。
【答案】《金枝》; 《从祭仪到神话》
【解析】西方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和魏登女士的《从祭仪到神话》为《荒原》提供了象征结构的总体框架和意象语言。弗雷泽详细描述了巴比伦、叙利亚、塞浦路斯和埃及等地有关阿梯斯、阿童尼斯、奥西利斯的神话,他们都是人格化的繁殖神,产生于远古民族祈祷丰收的仪式。他们的戏剧性经历可以引起四季更替及植物荣枯。神健壮,尤其是他的性能力强盛,便导致植物繁荣:而当他受到伤害、性能力被破坏或者死亡时,整个大地就会荒芜,冬季或旱季就会到来; 而神复活,荒原就复生,万物随即重新繁盛。魏登女士有关圣杯传奇中渔王的故事,实际上是古代繁殖神崇拜在教会压力下扭曲变形的文学形式。“荒原”这个标题就源于以上神话。
2. 19世纪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被称为______。
【答案】自然派。
【解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五六十年代不断发展,70至8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20世纪初逐渐衰落。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短篇小说《骚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形象的先河。米哈依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0年代,果戈理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俄国现实主义。
3. 《复活》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______。
【答案】聂赫留朵夫; 马洛斯娃。
【解析】《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马洛斯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同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二、名词解释
4. 《人间喜剧》
【答案】《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90多部作品组成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主要表现在:
①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②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③描写了一幕幕争夺金钱的惨剧,揭露了金钱的罪恶。《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5. 湖畔派
【答案】湖畔派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流行的消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即由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诗作是《丁登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了咏》,充满神秘怪诞色彩。骚塞的长诗《审判的幻景》是诌媚英国王室之作。
6. 俄狄浦斯情结
【答案】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介于心理学、精神病学与文艺美学之间的专门术语。它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俄狄浦斯情结源于古希腊神话,恋母和拭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中文语境有时也称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7. 《阿卡奈人》
【答案】《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第一部成功的喜剧。它通过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表面上很不严肃的讪笑打诨的场面来反映生活,很像闹剧。剧中滑稽和丑陋的事件,寄寓着非常严肃的思想。《阿卡奈人》的政治作用在于扫除雅典公民中的主战心理,号召订立和约。诗人在剧中指出,战争对政治煽动家和军官有利,对人民有害; 他认为战争双方都有过错,主张各城邦团结友好,发扬马拉松精神,共同对付波斯的侵略威胁。阿里斯托芬正是从这个思想高度去俯视脚下的现实,才把生活中丑陋的本质挖掘出来,尽情地加以嘲笑。
8. 东亚战后派
【答案】东亚战后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以战争为背景、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流派。东亚战后派文学的产生,是以1946年1月由七位评论家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为发端,以确立“现代的自我”的文学批评为先导,强调尊重个性自由,追求文学的主体性,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迈开了战后派文学的第一步。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在创作思想、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
但他们的主导倾向都是现代主义的。他们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舞台或背景,深入地剖析了战时和战后的日本人和日本社会。野间宏在日本战后派中很有代表性。
9. “心灵辩证法”
【答案】“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成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每一次反思,几乎都是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全过程的细腻展示。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形象。
三、简答题
10.古希腊文学为什么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答案】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最古老的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沦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具有首创意义,给后世欧洲文学以源源不断的滋养。
(1)古希腊文学蕴涵着原始而质朴的内涵
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蕴涵着原始而质朴的精神、心理、情感与文化内涵。
(2)古希腊文学具有很强的人本主义思想
古希腊文学具有很强的人本主义思想,这些思想构筑了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涵。古希腊人被马克思称之为“正常发育的儿童”,其自由奔放的情感在古希腊文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阐释,其神话中的众神具有人一样的外貌和性格欲望,是人对现实世界执著精神的投射。其塑造的英雄形象在能力和力量方面体现了卓越的特征,歌颂了人的力量与智慧。其悲剧展现了人与命运的冲突,塑造了敢于反叛的人物形象,呼应着古希腊时期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其中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既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也构成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精神内核。
(3)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后世众多的作家都曾从古希腊文学中获取灵感,借鉴或模仿许多题材。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为后来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创作灵感。从古罗马时期开始,欧洲的作家、艺术家就不断从古希腊文学中获取灵感,借鉴或模仿许多题材,创作出新的作品。例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奥维德的《变形记》就直接脱胎于古希腊神话。中世纪的但丁,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家,18世纪的弥尔顿,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诗人,直到20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都不乏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作品。这些欧洲历代文学家、艺术家的再创造。保存了完整的希腊神话并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持续不断地为文学发展做出贡献。在后世作家的再创造中,古希腊文学为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