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大学计算机网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重新考虑上题文件分发任务,但采用P2P 文件分发方式,并且每个对等方只能在接收完整个文件后才能向其他对等方转发。试计算文件分发到所有N 个对等方的最短时间。

【答案】当服务器向某一个对等方传送完文件F 时,此时用时,此时变为2个服务器开始向其他的对等方上传一次文件,传送完毕时又耗时,系统中变为4个服务器,依此类推可以得到经过X 轮循环后,总共耗时

系统中有N+1个文件,即时间为 得出所以文件分发到所有N 个对等方的最短

2. 在因特网中将IP 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答案】前一种方法对于所传数据报来讲仅需要进行一次分段一次组装,用于分段和组装的

开销相对较小。但主机若在最终组装时发现分组丢失,则整个数据报要重新传输,时间开销很大。

后一种方法分段和组装的次数要由各个网络所允许的最大数据报长度来决定,分段和组装的开销相对较大。但若通过一个网络后组装时发现分段丢失,可以及时地重传数据报,时间开销较前者小,同时可靠性提高。但是并非所有的数据报片都经过同样的路由器,在每一个中间路由器进行组装时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另外,组装后的分组可能在进入后面网络时分片,这样增加了路由器处理的开销。

3. 主机A 向主机B 发送一个很长的文件,其序号为L 字节。假定TCP 使用的MSS 为1460字节。

(1)在TCP 的序号不重复使用的条件下,L 的最大值是多少?

(2)假定使用上面计算出的文件长度,而运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所用的首部开销共66字节,链路的数据率为l0Mb/S,试求这个文件所需的最短发送时间。

【答案】(1)TCP 报文段首部中序号占4字节,序号范围是的序号不重复使用,则L 最多可以分成

能分成报文段,L 的最大值是

(2)4GB 的文件可以分成 个数据报,加上运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所有的首部开共个序号。若TCP 报文段,TCP 建立时需要消耗一个序号,因此L 最多只销,每个数据报的长度变为(1460+66),此时总的文件长度为

第 2 页,共 14 页 传输时间为

4. 举出三种常用的传输介质,并说明各自特点。

【答案】(1)双绞线: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绞合起来就构成了双绞线。它既可以用于模

拟传输,也可以用于数字传输,而且价格便宜,最普通常用,但通信距离只有几公里到十几公里;

(2)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铜质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以及保护塑料外层组成。同轴电缆较双绞线抗干扰性更好,因此传送距离更远,但价格较双绞线贵。

通常按照特性阻抗数值的不同,将同轴电缆分为两类:50D 同轴电缆和75Q 同轴电缆。其中50D 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送基带数字信号,又称为基带同轴电缆;75Q 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送宽带信号,又称为宽带同轴电缆;

(3)光纤:光纤即光导纤维,可以传递光脉冲。具有频带宽、速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衰减少、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好、误码率低、保密性好等诸多优点。

根据光线传输方式不同,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的直径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光线在其中一直向前传播,不会发生反射;多模光纤中存在多条从不同角度射入的光线通过全反射传输,传输过程中光脉冲会逐渐展宽,所以多模光纤只适合于近距离传输。

5.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 (bit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 ), 数据率为b (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 ), 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 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案】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bit )/发送速率(b/s)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线路交换时延:

分组交换时延:

其中

当表示k 段传输中,有 次的储存转发延迟。 相反。 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

6.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答案】所有连接在这个集线器上的站点共享信道;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因此:(1)10个站共享l0Mb/s,每个站得到的带宽为IMb/s; (2)10个站共享100Mb/s,每个站得到的带宽为10Mb/s; (3)每一个站独占10Mb/s。

第 3 页,共 14 页

7. 主机A 向主机B 连续发送了两个TCP 报文段,其序号分别是70和100。试问: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

(2)主机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主机B 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 试问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如果A 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 。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 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答案】(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70到99, 共30字节的数据;

(2)主机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为:99+1=100;

(3)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长度为:179-100+1=80(字节);

(4)因为此时收到的报文段的最后一个序号为69, 当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B 向A 发送确认,所以这个确认号应为70。

8. 某主机的MAC 地址为00-15-C5-C1-5E-28,IP 地址为10.2.128.100(私有地址)。图1所示是网络拓扑,图2所示是该主机进行Web 请求的1个以太网数据帧前80个字节的十六进制及ASCII 码内容。

图1 网络拓扑

图2 以太网数据帧(前80字节)

请参考2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Web 服务器的IP 地址是什么?该主机默认网关的MAC ±也址是什么?

(2)该主机在构造图3-26的数据帧时,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MAC 地址?封装该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 地址是什么?

RFC ,HTML (3)假设HTTP/1.1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一次请求响应时间为RTT ,

页面引用了5个JPEG 小图像,则从发出图3-26中的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需要经过多少个RTT?

(4)该帧所封装的IP 分组经过路由器R 转发时,需修改IP 分组头中的哪些字段?

第 4 页,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