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9新闻与传播基础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情况。

【答案】1897年后,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各地维新志十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诏书,更进一步促进了各地报刊的飞速发展。自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国人办报活动,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走向高潮,打破了外报在中国新闻舆论界的垄断地位,使中国人的报刊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国人办报活动史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报刊数量多

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自19世纪70年代至1895年的20余年中,总共为30种左右。维新运动兴起后,特别是在“百日维新”期间,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从1895年到1898年的三年时间里,特别是1897年和1898年,全国各地新创办的报刊达90余种。

(2)办报地区广

外报绝大部分是在上海、香港、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而维新运动期间国人自办报刊遍布各地。其中上海最多,其余依次为浙江、湖南、广东、江苏、北京、四川、天津、澳门、广西、陕西、安徽、江西、香港等地。不仅在上海这样的外报出版基地发展,还深入到长沙等内地中小城市。

(3)报刊种类多

除了以政论性见长的综合性报刊得到迅速发展外,还出现了专业性报刊、纯商业性报刊、文艺娱乐性报刊,以及以青年、妇女、儿童等各类社会群体为对象的报刊、图画报刊、白话报刊,其中不少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报刊类型。

2. 简述报纸的分类。

【答案】报纸主要有五种分类方法:

(1)以办报方针划分

①政治性报纸。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多由政党、政治团体、国家机关来主持,用以宣传一个政党、政府的政治主张、纲领、政策。报纸新闻以政治、经济、军事等硬新闻为主,并且非常重视言论。

②商业性报纸。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报纸竭力开拓销路以争取广告客户,提高广告收费标准。内容一味迎合读者,一般不重视言论,有些以消息的量多、迅速而吸引读者,有些以凶杀、色情、奇闻趣事等新闻刺激读者。

③政治性的企业报(政企合一型)。既追求利润又追求政治利益,经济上作为信息产业独立经营,政治上有既定目标。如旧中国著名的《大公报》是中国第一章政企合一型报纸。

(2)以报纸内容分

①综合性报纸。面向整个社会,包括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刊登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新闻,如我国的《人民日报》等。综合性报纸应满足读者了解世界、国家或本地区全面的情况的需求。

②专业性报纸。集中地反映一个行业、一个系统或某一阶层、某一年龄层次的读者所需要的新闻,如中国的《体育报》等。

③严肃的高级报纸。以刊登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硬新闻为主,内容严肃,格调较高,一般不刊登黄色新闻和黄色广告。‘已们以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社会名流为主要读者对象。

④大众化的通俗报纸。以刊登社会新闻、文化娱乐、知识介绍为主要内容,往往有许多黄色新闻,以社会下层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

(3)以阶级属性分

①无产阶级报纸。自发地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办报。 ②资产阶级报纸。自觉地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以资产阶级思想为指导办报。

(4)以发行范围分

①全球性报纸。面向全世界发行,并在世界各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

②全国性报纸。面向全国发行,如中国的《人民日报》等。这类报纸大量刊登世界和全国性的新闻。

③地方性报纸。在本国以一个区域为主要读者对象,如我国的省(市)、地(市)报,以刊登本地新闻为主。

(5)以出版时问分

①日报。每天出版一次,一般在上午发售。多刊登硬新闻,要求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或本地的重大新闻,为人们在工作中决策提供依据。

②晚报。每天下午发售,供人们在晚饭前后阅读。有更多的趣味性。

③周报(包括周二、周三报)。每周发行一次或二次三次。周报介于报纸和杂志之间,既有报纸的特点又有杂志性内容。

(6)目前,在我国公开发行的2000多家报纸中,人致有三种类型:

①共产党县、市级以上的机关报。

②晚报、都市报。

③专业性报纸。

3. 当前中国新闻改革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案】当前中国新闻改革有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

(1)从自发走向自觉—中央掌握改革主导权

从1978年底到1999年的20余年间,中国新闻改革在整体上是自下而上进行的。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从微观上看是一种自觉行为,但从整体上看却是自发的。自发的改革越到后来越显示出其先天不足。改革往往是零碎而缺乏系统性; 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性; 往往是单兵突进,缺乏全面性。

新世纪之初,中央及中央主管部门已经站到了新闻改革的前台,掌控新闻改革的主导权。新闻改革由自发走始从“发号施令”者向服务者转化。

②受者的角色转化:受众开始被认为是新闻信息理所当然的“消费者”,享有知晓新闻信息的权利。

③媒介风格的转化:传统的党报风格政治宣传味较浓; 而媒介把视角转向受众时,媒介品种多元化,出现了适应受众不同口味的新闻,尤其是晚报、都市报以及信息类报纸,不仅带给受众有关新闻信息、娱乐、消遣等多方面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反过来刺激了媒介多元化风格的形成。

(4)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

①受众的分化:受众从大众化向小众化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媒体市场化程度加深,受众被细化为小型的群体。从而实现了雅俗共赏向雅俗分赏的过渡。

②媒体的分化:媒体从单一性向多元性过渡

雅俗共赏向雅俗分赏的过渡,还表现在媒体的变化之中。即媒体依据受众分化的走势,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众的兴趣越来越影响媒体的运作。

单一的政党报向党报、人众化报纸并存的格局转化; 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出现了高级严肃性媒体与生活大众化媒体的分化; 受众分化现象也决定了媒体从传统的巨型走向小型。

(5)媒体运作—从单一媒体走向媒体融合

进入新世纪,几乎所有媒体都向多媒体方向努力,纷纷建立网站。与媒体融合相适应,在新闻报道上,也逐步向融合新闻方向推进。各媒体利用网络,推出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全方位、立体式的新闻。

(6)新闻理念—从新闻学走向大众传播学

传统新闻学存在着开设课程老、研究方法多为定性、缺少定量、研究范围窄等弊病。传统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己不足以应付媒介日新月异的发展,新闻理论自身必须进行改革。尤其是面向21世纪,新闻学需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吸取大众传播学的养分,转化为自身的机能,才能担当为实践引路的艰巨任务。

因此,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受众理论,把它作为学科框架内的重头戏,加以深入研究。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

4. 试述新闻客观性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演变。

【答案】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传播主体在报道自身之外的对象时,不能用自己的意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