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37传播学基础(B)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37传播学基础(B )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37传播学基础(B )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题库(二) 13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37传播学基础(B )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题库(三) 25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37传播学基础(B )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题库(四) 41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37传播学基础(B )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题库(五) 52

一、名词解释

1. 全党办报

【答案】全党办报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号召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党报工作的方针和优良的办报传统。1944年由《解放日报》在社论中首次提出,后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全党办报思想。“全党办报”的内容包括:①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党组织要领导和指导党报的工作,要善于使用党报指导各地的工作; ②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党报,要阅读党报,要为党报写文章; ③党组织和党员负有推销党报,扩大党报发行量的责任; ④每个单位都要办墙报,增加报纸的数量。全党办报的思想,在党的早期办报活动中就有所实践和表述。

2. 硬新闻与软新闻

【答案】按照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可以把新闻分成硬新闻与软新闻。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市场行情,疾病流行,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同时还要求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延缓性新闻; 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不过软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需要写出情趣。不同的新闻媒介对新闻有不同需要。一般来说,严肃的高级报纸(在中国以党报为代表)以刊登硬新闻为主; 大众化通俗报纸(在中国以晚报、都市报为代表)有更多的软新闻。

3. 横三民

【答案】“横三民”报是民国初年创办的《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和《民权报》的总称。《中华民报》创刊于1912年,是“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拥护共和,防止专制复活”为宗旨,是同盟会系统报纸中反袁态度最坚决的一家。《民国新闻》也是1912年创办的一份“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民权报》是上海自由党创办的一份报纸,由戴季陶、何海鸣主编。该报以言论激烈闻名于世,提出了很多激进主义的口号。

4. 新闻生产

【答案】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不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

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从而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在新闻生产中必须权衡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标准、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和媒体的定位。

5. 公共新闻学

【答案】“公共新闻学”(Pnblio7onmalism )又称为“公民新闻学”(Civio7onmaliem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新闻界,尔后波及西方其他国家。其基本内容为:①对重新树立公共意识的一种期望; ②更长时间的注意力的保持; ③深刻地解析引导我们生活的社会系统的愿望; ④对中间部分的更多关注和少走极端; ⑤有关政治争论的报道应重视内容,而不是技巧; ⑥培养公众思考能力的一种愿望。公共新闻学的核心概念是两个关键词:公共利益和民主。

6. 《读卖新闻》

【答案】《读卖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1874年创刊于东京,创办人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该报初为隔日刊,只发行200份,半年后改为日刊,发行量猛增至一万份,居东京各报发行份数之首。从1886年起,《读卖新闻》开始刷新版面,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主为读者对象,大量刊登文学作品,使该报以“文学报,,的特质身价倍增。1950年起实行股份公司制,国内设有四个分社,国外有三个总局,有早晚刊,在纽约发行卫星版。

7. 《羊城晚报》

【答案】《羊城晚报》是新中国成立后办起的第一张大型综合性晚报。1957年10月1日创刊。它以“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精彩报道层出小穷。一直以其鲜明独特、新鲜活泼的风格吸引着广大读者。除去文革期间停刊的践跄岁月,无论是创办之初按照“移风易俗、指导生活”,“寓共产主义教育于谈天说地”的宗旨开拓办报新路,还是1980年复刊后遵循“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的力一针重振报业雄风,《羊城晚报》都做到了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该报采编精良、作风严谨,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在新闻方面,一向以自采新闻多、独家报道多,反应迅速、视野开阔而著称; 在副刊方面,以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并重,拥有大量独具岭南特色的名牌栏目而闻名。近年开设的各类深具服务性和实用性的专版,更是深受读者和客户欢迎。

8. 社会责任理论

【答案】社会责任理论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为流行的新闻传播理论,它来源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但又超出、发展了自由主义理论,故有人将其称为新自由主义理论。它强调自由须以责任为前提,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时,要克尽对于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政府不仅要允许自由,而且还要促进自由。这一观点,实际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

9. 受众

【答案】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

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受众是新闻媒介积极的参与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为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在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受众都在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

10.新闻活动

【答案】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如在茶坊中,在车船上,在亲戚朋友聚会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打听新闻。信件、传真和电话中也有新闻。现在,手机短信正成为人们相互传递新闻的重要途径。另外,开会、听报告、研究工作,同样可以了解到不少新闻。这些都可以算作新闻活动。

11.传播效果

【答案】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12.有偿新闻

【答案】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其实质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进行权利和金钱的非法交易。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有偿新闻是任何意识形态,任何社会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不耻的行为。无论东方、西方,有偿新闻都是新闻职业道德所明令禁止的。

二、简答题

13.简述新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

真实和新鲜是新闻与生俱来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为明显、最为独特的标识,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

(1)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

新闻媒介归根到底是依靠新闻的真实和迅捷来吸引受众。任何一种媒介,只要受众认为这家媒介在隐瞒事实、歪曲事实,它就会被受众遗弃。在新闻报道的速度上,新闻媒介之间的竞争是以分、秒甚至零点几秒来计算的,这正是新闻特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