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87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案】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体现在如下:

(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 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是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2.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1)新文化运动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①对民主和科学的张扬,对旧民主、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子封建统治者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②加速了中国人们的觉醒,促使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否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人们敢于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接受新思想。

这就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在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这是因为:

①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③中国人学习西方一直在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这就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土壤,再加上中国在巴黎外交失败,更是产生了避害意识,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方案。

(3)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民族解放的希望。中国人民政党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中奋斗,新文化运动与西方文明危机发生碰撞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左右碰壁的知识分子忽然发现,高于资本主义文明的第三种文明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推动知识分子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①十月革命启示人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革命走向胜利;

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③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经过五四运动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不仅从理论上知道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历史地位,而且亲眼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他们开始在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这就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并同工人阶级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1)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命运

①三种政治力量。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a.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下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②三种建国方案。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a.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b.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c. 工人阶级及其进步势力的方案,主张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③两种国家命运。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

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主要是因为:

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这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a.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b.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②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主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总之,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一方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4.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1)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第二条战线的斗争。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①各民主党派成立时,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一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无沦是在举行国共谈判、召开政协会议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认真听取它们的意见,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同它们进行协商,以便采取一致行动。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同时,又十分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这使得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②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