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渤海大学文学院622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 内省 【答案】内省是指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内传播形式。内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它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在我国的儒家思想中,内省主要是指人的自我修养,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等论述,都是这个意思。另一种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称为“内省式思考”。 2. 子弹论 【答案】“子弹论”或“皮下注射”是对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的传播效果观念的概括。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 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作为大众传播强效果理论,“子弹论”带有唯意志论的色彩,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略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将传播过程简单描述为:一方是全能的媒介发送信息; 一方是分散的受众在等待接受它,其间别无他物。 3. 发展传播学 【答案】发展传播学是在冷战背景下诞生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是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心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传播学将大众传播视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力的工具,认为媒介能有效率地传播关于现代性的信息,并且有助于将民主政治制度、实践及市场经济,传送到经济落后的传统国家去,如第三世界国家。它的基本观点有:媒介必须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追求国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 支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丹尼尔·勒纳(DanielLerner )、施拉姆、罗杰斯等都强调了传播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而大众媒介特别是广播被看作是加速行为和结构变革的重要手段。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理论流派,主要有三种模式:主导模式(或称现代化模式)、依赖模式(或称依赖性批判模式)以及交互模式(或称参与性模式)。 4. 新闻与宣传 【答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其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新闻与宣传又是相互交叉,甚至相互渗透的。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和宣传两种传播行为是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的,新闻和宣传存在以下共同点与联系:新闻事业脱胎十宣传活动; 新闻与宣传同属于大众

传播; 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

5. 传播制度

【答案】传播制度是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

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 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

二、简答题

6. 在哪些问题上可以用电视去缩小知识沟?

【答案】在消除知识沟方面,电视有其独到的作用。电视即使不能完全消除知识沟,至少也能抑制知识沟的扩大。在以下方面,可以用电视缩小知识沟:

(1)与人们切身利害有关系的事情上

电视节目涉及与人们居住的社区有切身利害关系时,选择收看电视节目的这类观众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层次和高社会经济地位层次中都有,这类问题通过电视可以缩小知识沟。

(2)涉及政府和民主的问题上

这些问题一般是引起社会各个阶层强烈关切的议题,电视可以让政府活动更加公开、透明。让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足够的接触信息的机会,这类问题上电视能够缩小知识沟。

(3)较简单、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

在复杂议题,如能源议题上,富裕者可能会从一种媒介(报纸)获知信息,而尚不富裕的人一般不会去专门翻阅期刊去弄懂这些问题。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电视对公众进行解释。低收入有能力和可能去收看,高收入也不用去寻觅其他的渠道,所以这类问题可以通过电视缩小知识沟。

7. 媒介融合

【答案】(1)媒介融合的含义

“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的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

①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工·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②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③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2)媒介融合的几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组织融合阶段。最初的“媒介融合”是组织的融合,这种结合往往是依靠外部的力量(如行政力量)使媒体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如中国的许多报业集团都属于这种类别,结合以后这类集团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只是一种十分松散的组合,往往还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机分工的态势;

②第二阶段:资本融合阶段。资本融合比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它是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使有实力的媒介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完成对其他媒介或媒介集团的收购,或者两个媒介组织之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合并。

③第三阶段:传播手段融合阶段。传播手段融合从小范围来说是指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 从大范围来说是指将大型的传媒集团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合,使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全部用一套班子,由“多媒体编辑”统筹策划,将采回的材料和新闻用于集团旗下的各个媒体。

④第四阶段:媒介形态的融合。媒介融合最高的阶段是媒介形态的融合。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完全有可能在未来产生一种与今天媒介形态完全不同的新媒介,这种媒介有可能融合了几种甚至全部媒体的优点。

(3)媒介融合的原因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组织进一步走向联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

①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

②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8. 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要义。

【答案】“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受众对于现实生活中各项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假说。它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以赋子各种社会议题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 大众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理论特点

①“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大众传播活动在受众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与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不同,一般而言,后者是指对“思考方式”的影响,即以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想”的方式来加强或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或观点; 前者是指对“思考对象”的影响,即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由于传播效果是一个循序发生和深化的过程,认知阶段的效果并不排除对态度和行动产生连动作用的可能性。

②“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这里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③“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换言之,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