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商务809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管理者的角色。
【答案】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二类,如图所示。
图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指涉及人与人(下级和组织外的人)的关系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职责的角色,它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
①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
②领导人角色。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③联络者角色。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①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把从监督中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3)决策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①企业家角色。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
②冲突管理者。一个组织运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冲突或问题,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③资源分配者。作为资源分配者,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组织资源包括财务资源或设备、时间、信息和其他类型的重要资源。
④谈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谈判上,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组织,其管理者为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必然要进行谈判工作。
2.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管理者应努力做到哪些,并应尽力避免哪些现象的发生?
【答案】(1)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管理者应努力做到:
①善于开发信息:信息开发包括外延式开发和内涵式开发。外延式开发是指对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开拓与发掘,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内涵式开发是指对己经掌握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重组、激活。以产生新的信息或更具有价值的信息。只有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信息,组织的信息管理工作才能卜一个新台阶。
②为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组织上的保证:信息被正确地传递到正确的人手中并被正确地使用,需要经过多道环节,并消耗一定的资源。这意味着管理者应该在组织结构设公卜资源分配、人员安排等方面为信息的利用创造条件。
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的价值; 管理者应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的价值。应认识到一些信息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物本身的变化而变得不再有用,而另一些信息可能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而变得更有价值。
(2)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管理者应尽力避免以下现象的发生:
①信息孤岛: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或技术上的原因,组织中的信息有时不能被共享,出现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会造成组织资源的浪费,同时它也是组织肌体不健康的表征。
②信息过载: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一此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可能被大量的信息困扰,感到无所适从。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管理者应鼓励下属提供精炼的信息,同时在组织设计时适当地分权与授权。
3.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案】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一一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里,虽然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各国市场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己经成为当今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载体。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构建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4. 试析企业的目标和企业的宗旨、使命的关系。
【答案】企业的目标、企业宗旨和企业使命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具体体现在:
(1)三者的联系三者中,企业目标的层次最低,企业目标的逐个实现过程就是企业履行企业使命,体现企业宗旨的过程。企业使命是企业宗旨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企业宗旨包括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企业宗旨中具体说明企业经济活动和行为的理念,如果要分开来表述企业宗旨和企业使命,企业宗旨里就应不再表达企业经济行为的领域和日标,以免重复或矛盾。
(2)三者的区别
企业的目标、宗旨和使命是企业想要达到的结果的三种不同层次的表述。主要表现在:
①企业目标是从组织的角度考虑组织要完成的一种结果。
②企业宗旨是指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明确界定公司在未来社会范围里是什么样子,其“样子”的描述主要是从企业对社会(也包括具体的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贡献力、在市场或行业中的排位、与企业关联群体(客户、股东、员工、环境)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表述。
③企业宗旨主要考虑的是对企业有投入和产出等经济利益关系的群体产生激励、导向、投入作用,让直接对企业有资金投资的群体(股东)、有员工智慧和生命投入的群体、有环境资源投入的机构等产生长期的期望和现实的行动,让这些群体、主体通过企业使命的履行和实现感受到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证和实现。
④企业使命只具体表述企业在社会中的经济身份或角色,在社会领域里,该企业是分工做什么的,在哪些经济领域里为社会做贡献。企业使命主要考虑的是对目标领域、特定客户或社会人在某些确定方面的供需关系的经济行为及行为效果。
5. 导致组织冲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如何有效管理组织冲突?
【答案】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
(1)导致组织冲突的原因有:
①沟通差异
由于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同、语义困难、误解以及沟通过程中的噪音的干扰,都可能造成人们之间意见不一致。沟通不良是产生这种冲突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的。
②结构差异
管理中经常发生的冲突绝大多数是由组织结构的差异引起的。分工造成了组织结构中垂直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