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石河子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认为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

【答案】(1)中国未来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①第一阶段一一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

a. 对于中国农村经济的中等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在21世纪的20-30年里仍将以采用生物、化学技术等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努力提高资源的生产率。

b. 对于农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在采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同时,可有步骤、有选择地发展劳动节约型技术,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②第二阶段一一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

21世纪20-30年代以后,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开始由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转向资源节约型技术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并举,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以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2. 如何理解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

【答案】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包括:

(1)经营目标的双重性

经营目标的双重性即服务性与盈利性的相统一。

当合作社与其社员发生经济往来时,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它可以为社员提供有偿、低偿或无偿的服务,力求经营成本最小化; 当合作社与外部发生经济往来时,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

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即约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以合作占有为核心,在个体制基础上形成合作制,主要是指在以家庭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前提下,整个生产过程的一定环节由这些农民共同组成的合作社来完成,即在某个一定环节上,家庭经营为合作经营所替代,而在其他的环节上还基本保持着家庭经营的特性。

(3)管理的民主性

管理的民主性即自主与自愿的有效结合。

农业合作社必须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章程和制度,将有关问题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农业合作社是完全建立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

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条件下,农民所做出的自主选择,联合各方彼此信任,需求基本一致。

3. 了解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合作社思想萌芽和观点。

【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作社思想萌芽

①英国的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出版了《乌托邦》一书,对当时英国社会和国家制度做了辛辣的揭露和嘲讽,对资本原始积累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提出了一套改造社会的方案,设想了一个消灭私有制的理想社会。

②1623年,意大利的托马斯·康柏内拉出版了《太阳城》,在该朽中阐述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虚幻地描述了个人们过着幸福生活的理想社会。

(2)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思想

①欧文继承并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思想萌芽,提出了建立合作公社的设想。

②欧文把生产和消费的协调作为理想的社会原理,提出了以多数的统一合作村为单位的理想社会的构想。

③他主张建立新和谐村,以把失业者组织起来。并设想了和谐村内土地、农业、工业、消费、财产、村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制度、原则和具体细节。

④欧文把他的劳动公社方案看成是改造旧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建立未来社会的组织形式,并进行了大胆的试验。

4. 你认为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哪此?

【答案】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

(1)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农业本身所具有的农业的外部性、农业的公共产品性、农业的弱质性、农业的不稳定性导致市场在某些方面失灵,需要政府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政策手段加以宏观调控。

(2)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发来沦证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性

工业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要高于农业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随着农业生产资本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则相对上升。在贸易中,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丧失。在市场竞争中,农产品处于劣势,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比较优势丧失,资源将流入其他产业。土地自由流动有限,绝大多数土地除了进行农业生产外基本别无它用,政府对农业用地的非农化进行严格的控制,当农民的主要或全部收入来自农业时,需要政府保护。政府因农业基础地位和农民生存对农业采取保护措施。

(3)围绕农业的发展阶段来分析农业保护政策的产生

日本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在解剖日本农业保护问题时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理论。

一战前处于“食品问题”阶段,农业政策重点在于保障国内食品的充足供给和榨取农业剩余以保障工业发展。

一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处于“农业贫困问题”阶段,日本政府只是对农业提供了有限的保护,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工作机会、低吸贷款、财政补贴等。

20世纪60年代至今处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阶段,农业政策重点在于缩小城乡差距。

(4)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可能性

基姆·安德森和速水佑次郎用政治市场来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向农业征税而工业化国家倾向于支持农业。

①贫困国家最主要的经济目标是工业化,需要农业支持工业,农业保护政策的本质是让生活在城市的少数人来支持生活在农村的大多数人,不会走得很远。

②工业化国家工业发达,需要巩固农业。只有当预算成本太高时,工业化国家政府才开始抵制对支持的请求; 则政部、农业部参与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最常见的外部政治压力和主要制约是公共预算; 政客和官僚倾向于选择只需很低的直接预算成本的政策。

③经济发展早期,国家需要尽快实现工业化,各阶层倾向于注重工业。从民族主义或防御的理由出发而产生建立一个更“平衡”的,而不是更特殊的更工业化的经济愿望,使工业保护政策得到广泛的支持。

④经济发展后,农产品不能获得较高价格的机会成本会提高,采取农业保护政策。食品进口国可能采取进口控制的手段扶持农业; 农业保持比较优势的国家,采取直接补贴或提高国内消费者价格的手段来支持农业; 在食品自我生产不足的发达国家,若考虑本国食品安全则会降低农业保护的政治成本。

5. 什么是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答案】(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也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一定时期和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

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指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2)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关系

①本质关系

不论农业产业部门如何发展,农业各产业部门间主要的、本质的关系是通过农、林、牧三者的关系反映出来的,农林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部门。

②农牧关系

在农业各生产部门中,存在着彼此利用对方产品的物质能量转化的关系,农牧业两个部门的结合最为典型。农牧结合的客观依据是由它们之间的物质互换性决定的。

③种植业地位

种植业部门始终处于农业各部门的基础地位。种植业是农业各部门有机物质的合成部门,有了种植业的发展,才有畜牧业和农业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

④畜牧业地位

畜牧业是农业部门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它可以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质,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