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一直统治者中国,从而把广大妇女排斥在受教育的范围之外。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外国列强的侵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教会女子学校的设立,以及国内救亡思潮的推动,在新型知识分子的号召和绅商们的实践下,中国人自办的女子学校纷纷成立,女子教育迅速发展。到辛亥革命前夕,女子学校教育在中国大地已具一定的规模,他对中国近代妇女的生活产生了复杂的、重大的影响。 尽管困难重重,但一批初步接受近代文化教育的新型女性诞生了。她们一改过去完全由男性倡导的女性解放,自觉地肩负起女性解放的重任。她们积极地投身于妇女文化教育事业之中,参加各种爱国活动,并为争取妇女自身的权利而奋斗。女性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社会风习也随之悄悄地在改变。尽管人数少,地域分布上也有很大的局限,但它毕竟撞开了千年来压迫妇女的沉重大门,揭开了妇女历史的新的一页。 台湾妇女史专家李又宁先生曾说过:“历史研究的对象,应当是全部的过去,不是部分的人和事,它的目的是追求全部各方面的真相,不单只是几个方面的现象。因为历史求‘真’和‘全’妇女的历史是不能不包括在内的”(《中国新女界杂志的创刊及内涵》)。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妇女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妇女史的研究逐渐兴起,并成为妇女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妇女界和史学界的注目。因为妇女学作为新兴学科,其现实地位的肯定必须以妇女史的研究为前导。以郑州大学李小江教授为首成立了国际女子联谊学院,由她本人主持出版了《妇女研究丛书》系列,其中便包括吕美颐、郑永福合著的《中国妇女运动─1840~1921》一书。此外还有全国妇联的《中国妇女运动史》、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妇女与世界宗教》、三联书店的《性别与中国》、《华夏女性之谜》等等专著。但关于近代中国妇女教育史上无专著出版,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近代妇女教育是近代妇女解放的发端,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即希望能在填补这一空白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