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在中国当代文坛,红柯的小说创作是一朵奇葩。现有对红柯小说的评论与研究,多从其艺术形式与叙事方式入手,而对培育这朵奇葩的土壤——多元文化互动与融合的生态文化背景却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笔者认为,正是古今中外多元文化的碰撞、互动与融合,共同浇灌、哺育了这朵文坛奇葩。
本文采用了心理学,宗教学,文化学,生态学研究法,对比法、学科交叉研究法,以及比较文学的“互动认知”研究法等方法,借鉴美学、哲学等理论方法,从作家经历出发,追溯造成其文化心理逐渐变迁、丰满和成熟的原因,及这种变化对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小说文本,对作品中的文化思想和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独特意义做了分析,最后得出:正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凝聚,成就了作家充满个性的文学创作。
?中原儒家文化及与之对应的佛教文化、边疆草原文化及与之对应的伊斯兰教文化、西方异域文化及与之对应的基督教文化,甚至各国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汇聚在一起,以各自绚丽的色彩和气质丰富着作家的思想,装点着作家的作品,形成了作家独特的文体风格与美学风格。作家对生命的爱护和礼赞,以及诗性的叙述方式与神性的人物塑造,在当代想象力枯竭的文坛竖起了一面生动的大旗,敲响了呼吁人们关爱生命、关注生态的警钟。与一般小说家只注重讲述故事本身不同,红柯的小说创作充满了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充满了诗意和生命张力的西部世界。其作品充满生气和活力,其中对人与自然平等关系的诗意描写,发人深省。不知不觉中,作家以自己的方式,为拯救我们的想象力和关注自身而外的生命及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