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赵元任歌曲创作特点。

【答案】赵元任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作曲家,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占绝大多数。

(1)歌曲作品的类型

①基本保持分节歌特点,即几段歌曲基本上都建立在同一的主题基础上,但在其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词意内容的要求对旋律的进行给以适当的、细节性的变化,如《卖布谣》《劳动歌》《西洋镜歌》等。

②根据词意内容和塑造意境的需要,在同一主题音调基础上写出各不相同的开始或以基本相同的结尾来进行归纳,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民间的“变头”和“合尾”等结构原则对他的影响,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

③整个作品音乐的展开建立在统一主题基础上,随着歌词的发展来谱写的多段连缀结构,既不“合头”又不“合尾”,如《上山》《茶花女饮酒歌》。

④比较有特色的、以“通谱歌曲”的方法来解决其多段歌词与基本主题之间统一与对比的矛盾的结构原则,如大型合唱《海韵》。

(2)创作特点

①鲜明的体现了要求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五四精神。如《卖布谣》。

②非常注重追求歌曲旋律的民族风格。一方面他善于汲取民族音乐的曲调和素材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他十分注意歌词声调和音乐的特点,往往按照中国语言的声韵特点来处理歌词字音、语调与旋律音调的关系,使作品词与曲的结合非常自然。如《教我如何不想他》。

③他在创作中意识到五声音阶对体现中国风味的特殊作用,在和声上最早进行中国派的实验。 ④非常注意用钢琴伴奏来刻画音乐形象使钢琴成为表的歌曲情感的有力手段。如《海韵》。 ⑤运用西方曲式和声旋律等作曲技法进行创作。

2. 黄自在哪些创作领域有建树?

【答案】黄自的创作领域主要有:群众合唱歌曲、独唱抒情歌曲、清唱剧及管弦乐曲。群众合唱歌曲著名的有《抗敌歌》、《旗正飘飘》; 独唱抒情歌曲主要有《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点绛唇·赋登楼》等,清唱剧著名的有《长恨歌》,管弦乐曲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等。

3. 简述沈心工、李叔同在音乐启蒙力一面的贡献。

【答案】(1)沈心工的贡献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他的创作词曲配合贴切,易于上口,多以民主教育为主要内容,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的事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进步文明的思想。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在中国开设了乐歌课和音乐课,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编写了一百八十多首学堂乐歌,在填词过程中,密切地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编写的题材广阔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如《竹马》《赛船》《铁匠》。《黄河》是自己根据杨度的词作曲,曲调大气雄浑,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2)李叔同的贡献

李叔同曾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显著贡献,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一生编写七十多首歌曲,如《早秋》《月夜》《送别》《春游》等,这些歌曲曲调流畅优美,文辞秀丽生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他的歌曲多带有抒情性质,强调学校歌曲的审美性质。有的在曲调基础上配上了钢琴伴奏,如《送别》,三声部合唱曲《春游》。

二、论述题

4. 简述中国早期民族器乐的发展概况。

【答案】中国早期民族器乐的发展状况:

(1)鸦片战争后,在反帝反封建的群众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些生动反映时代和群众生活的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等曲种。

(2)清中叶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中国民间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比以往更为迅速的发展。我国的地方戏曲己逐步形成了昆腔、高腔、梆子、皮黄四大声腔系统的三百多种大小不同的剧种; 说唱音乐方面则己有鼓词、评弹、道情、琴书、牌子曲等上百种不同的曲种,

(3)京剧形成。经过旱期的戏曲改良,形成了文明戏、海派京戏等曲种。广东粤剧、评剧、越剧、楚剧也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4)民族器乐方一面除了古琴、琵琶、笛、箫、筝等乐器的独奏和重奏外,各地也发展了各有特色的、不同器乐组合的地方乐(曲)种。

5. 比较聂耳的音乐创作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的特色、成就和影响。

【答案】(1)聂耳与黄自音乐创作的特色、成就和影响的共同点:

①他们同处在中国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的本世纪30年代,都以声乐创作作为自己一生音乐创作的主要方面;

②在作品的题材内容上都以面向现实生活为主,而且都比较关注结合“九一八事变”后全民自发掀起的救亡抗日爱国运动;

③都比较重视旋律在整个音乐形象塑造中的突出地位,都比较注重曲调的优美动听和音乐语言的通俗易解;

④都比较重视对音乐民族风格的追求及对音乐时代精神的反映,因而都拥有各自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且他们的创作后来都被各自所属的艺术圈子中看作是我国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旗帜。

(2)聂耳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特色、成就和影响的不同点:

①聂耳音乐创作的题材内容突出地倾向于反映中国各被压迫阶层的现实生活和表达他们力求摆脱剥削阶级压迫、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向往自由平等美好生活的愿望; 黄自音乐创作的题材内容上比较明显地反映当时我国知识阶层的爱国主义感情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生活理想;

②聂耳的创作有意识配合当时“左翼”电影、戏剧演出的需要,写了许多密切结合剧情发展的抒情性独唱曲、或战斗性齐唱曲; 而黄自的创作更多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需要,写了许多艺术性较强的、以音乐会演出和音乐课教学的独唱曲和各种类型的、相当富于合唱效果的合唱曲;

③聂耳以创作工人题材的歌曲为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开创了最先的、也是最成功的先例; 黄自以创作古诗词的艺术歌曲和以古代历史传说为题材的大型清唱剧,为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开创了最突出、最成功的先例;

④由于他们各自艺术经历的不同和创作环境、演唱环境的不同,聂耳歌曲的流传几乎都以单旋律记谱和演唱的形式; 黄自歌曲的流传都是以多声、带钢琴伴奏的方式进行记谱和演唱的;

⑤聂耳除了创作各种类型的声乐创作外,曾经对民乐合奏曲创作表示出自己的兴趣、并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黄自除了创作各种类型的声乐创作外,曾经对西洋器乐合奏表现出兴趣和一定的成就。

⑥聂耳的音乐风格以富于战斗的激情、鲜明的时代性、语言的通俗易解和富于鲜明的群众性为其主要特征; 黄自的音乐风格以富于内在的抒情、鲜明的艺术感染力、音乐语言的优雅动听和富于艺术的精致简炼为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