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学位]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CCAI

【答案】CCAI 亦称“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Chinese-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是用来存储、传递、交换、解释、处理教学信息,并对它们进行选择、评价和控制。

2. 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

【答案】言语技能是指听说读写的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通过操练才能获得。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

言语交际技能是指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3. 水平测试

【答案】水平测试是指以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而不以某个具体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为依据的测试。水平测试主要测试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水平。

4. HSK

【答案】HS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笔试分为六级,口试分为三级。其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二、填空题

5. 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_____四个步骤。

【答案】预测

【解析】语言对比分析代表人物为美国语言教育家拉多。他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一一反应一一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最难掌握,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较易掌握。因此他主张对两种语言进行语音、语法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对不同点加强教学。

6. HSK 考试分为_____和_____两部分,笔试共分_____级。

【答案】笔试; 口试; 6

【解析】HSK 的笔试和口试是相互独立的。笔试包括HSK (一级)、HSK (二级)、HSK (三级)、HSK (四级)、HSK (五级)和HSK (六级); 口试包括HSK (初级)、HSK (中级)和HSK

(高级),口试采用录音形式。

7. 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对“交际能力”提出了著名的四个参数:合语法性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理可行性; 社会文化得体性; 实际出现概率

【解析】“交际能力”一词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海姆斯1971年在其《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海姆斯认为若一个人获得交际能力,即他不但获得关于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具有社交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8. 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_____练习等等。

【答案】记忆性(感知性、应用性)

【解析】练习是指刺激一一反应的重复,这种重复并非同一刺激一一反应的机械重复,而是以改善知识、技能学习效果为目的的理解性重复。

9. _____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

【答案】实用性原则

【解析】教材的实用性原则包括教材内容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 语言材料具有真实性; 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有利于开展交际活动等内容。

10.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___而制订的,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_____。

【答案】教育目的; 教学规律; 基本要求

【解析】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1.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_____假说。

【答案】关键期

【解析】关键期假说理论是语言学理论。关键期是指一个有机体生命中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某些外部条件对有机体的影响可以超过在其他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语言获得的关键期假说理论研究由来已久。

12.强调个别化教学、增强____是汉语远程教学的基本特点。

【答案】交互性

【解析】网络型远程教学是以网络技术为主的远程教学。汉语网络教学的基本形式包括以下五种:①以网页为主的网络课件教学; ②通过E-mail 交流; ③向BBS 投稿; ④利用Internet 进行的双向视频笔谈式交流; ⑤网络语音会话。汉语网络远程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远程的方式培养汉语听说读写等技能。

13.对外汉语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的教学_____的教学。

【答案】第二语言

【解析】对外国人来说,本国的语言是自己的母语,而汉语则是一门外语。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则完全异于母语的学习。

14._____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答案】课程设计

【解析】课程设计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根据既定的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决定选定的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要考虑有关的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规模的大小。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三、简答题

15.外国学生常说“请等等我一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 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答案】(1)产生偏误的原因

,因此不能再和动“等等”是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以后已经能够表示“时间短或次数少”

量词以及时量词如“一会儿”等组合。这种偏误主要来源干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将动词后而可以跟动量或时量补语的规则不恰当地泛化了。实际上,动词重叠后的使用与非重叠形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应改为“请等我一下”或“请等等我”。

(2)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①讲授动词重叠形式时采用对比法

将动词非重叠形式后面加动量或时量补语的情况与重叠形式对应起来,进行一下对比。这样学习者很容易领悟到两者在使用中存在的差别。

②学习动词重叠的过程中要强化学习意识动词重叠形式本身能够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动作的次数少,不需要用动量或时量词语进行补充说明。

16.应该如何描述测验的实施对象?

【答案】在测验的设计阶段,还必须对测验所针对的不同的潜在考生的特征作出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描述,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测验的效度。

(1)描述测试对象在个体特征、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一般语言能力水平等

语言测验的参加者代表的是实际生活中目的语的使用者,因此,我们必须对测试对象在个体特征、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一般语言能力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作出概括和描述,比如在考生对象的个体特征方面,我们必须描述他们的年龄、性别、学历或受教育程度以及母语背景等;

(2)分析被测者的需求

我们还必须对被试的需求作出分析,我们需要确定被试参加测试是为了谋职、求学、提升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