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613社会学原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有机整合(团结)
【答案】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现代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因此涂尔干把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有机团结是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有机团结指的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
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2. 形式性合理与实质性合理
【答案】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所有的行动都可以用量来表不,即能被计算并尽可能以货币单位这一形式来表示,那么这些行动在形式上是合理的,即属于形式合理的经济行动。其合理性的程度由计算的可运用程度决定。
实质合理性是指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动方式,根据某些价值的基本要求,向现存的人的群体供应产品。其合理性的程度与产品的实际分配方式以及被提供产品的人群的范围有关。实质合理性并不满足于日的合乎理性的计算,而是要提出伦理的、政治的、功利主义的、享乐主义的、等级的、平均主义的或者某些其他的要求,并以此用价值合乎理性或者在实质上日的合乎理性的观点来衡量经济行为的结果。
3. 社会流动
【答案】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从个人角度看,广义的社会流动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4. 社会角色
【答案】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①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②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③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④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5. 社会政策
【答案】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价值性、政治性、原则性、强制性、时代性、可行性和具体性等性质。
6. 安全阀机制(刘易斯·科塞)
【答案】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即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它也是科塞用以证明冲突具有正力能的有力例证。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
7. 先赋角色
【答案】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先赋角色是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所做的区分。先赋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流动很少,人们的很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因而是先赋的,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主要是由人们后天获得的。
8. 社会工作
【答案】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9. 社会组织
【答案】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力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10.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
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二、简答题
11.试比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答案】(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含义
①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种基本研究范式,它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②定性研究又称质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它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①方法论取向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更多地采用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
定性研究则是人文主义取向在研究方法中的表达,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情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②研究思路不同
定量研究常常是对己有理论的检验,研究一开始便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导特征。以理论为基础决定了定量研究的逻辑的演绎性特征,研究过程往往按从理论到命题、到概念、到操作变量直至具体策略的顺序进行;
定性研究与理论的建构相关联,并不强调在研究开始便具有某种明确的理论,而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和形成理论,因此定性研究中运动的逻辑方式常常是归纳性的,也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
③研究特征不同
定量研究侧重于对社会事务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强调从统计数据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联。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常常采用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的手段,资料收集多采用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表、量表测量以及准确的试验等,由此获得量化的数据,便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定性研究注重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经验与生活经历、社会制度背景、历史条件和环境等因素。其研究手段多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的情景采用不同的研究手段。资料收集方式大多靠实地研究、深入访谈来获得文字性的描述。
④两种研究方式优势、劣势的比较
定量研究在结果上具有概括性和精确性特征,但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
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而细致的资料,但是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