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专业基础课(B)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专业基础课(B )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专业基础课(B )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 7 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专业基础课(B )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12 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专业基础课(B )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18 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专业基础课(B )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23

一、名词解释

1. 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即: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之一,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其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 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的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

4. “一化三改”

【答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改”即对个体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二、简答题

5. 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卞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答案】(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的理解包括: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③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我们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6.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2)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是: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7.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

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共同奋斗。

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小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动力,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

8.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案】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原因有: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是在中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作出的战略抉择,具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a. 国内环境方面,“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灾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处于混乱状态; 经济停滞不前甚至濒临崩溃边缘,人民饱受物资短缺之苦、生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乱久思治,穷则思变。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当时的严重局势,成为人心所向。

b. 国际环境方面,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使党和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奋起直追的紧迫感。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与此同时,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和平、求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大战短期内打不起来,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这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②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30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