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史论复试之传播学教程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信息爆炸

【答案】信息爆炸是指媒介发达带来的社会信息绝对量的增加,它主要体现为人类拥有的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倍增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的现象。信息爆炸的直接结果是其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推动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2. 文化帝国主义

【答案】文化帝国主义又称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 ),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赫伯特·席勒的《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和《传播和文化统治》,他描述了美国的媒介产品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入侵”。文化帝国主义有三个特点:①它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扩张; 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十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所以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来实现的。

3. 选择性记忆

【答案】选择性记忆是受众在处理信息之际的选择性倾向之一,即受众在接触信息后,保留在记忆中的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需求、立场、态度或观点一致或接近的内容,选择性记忆的倾向,在实验心理学中也得到了证明。它与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认知一样,都是制约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4. 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

【答案】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是指选择采用陈述的方法,通过或真或假、清晰的或糊涂的、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叙述,对一个观念、计划、人或者产品做尽可能好或者尽可能坏的说明。例如引用电影评论的电影广告,引语都经过小心选择,只用最有利最好听的语言。这种宣传方法与语义学上的偏向技巧基本上是一样的。“洗牌作弊法”也是把关人概念的雏形。

5. 分层抽样

【答案】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即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层),分别进行随机抽取。分层抽样的好处是:①使大规模的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 ②可以提高推断的精确度:③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

6. 媒介生态

【答案】媒介生态是指某一特定时代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最早是由加拿大媒介理论家和哲学家马歇尔凌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媒介生态包含诸多因素,主要是一定时代的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形态和媒介本身的属性、话语立场、人文精神以及受众方面的教育水平、文化境界、身份背景等。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因素,即媒介因素(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出版、音乐制作等)和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自然资源、技术等)。

7. 信息主权

【答案】信息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概念是在全球信息化、国家主权面临新的威胁因素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本国的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 ②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 ③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8. 集合行为

【答案】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集合行为虽然是一种自发的反常现象,但它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一般认为,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结构性压力; ②触发性事件; ③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二、简答题

9. 试述大众传播社会效果三层面。

【答案】(1)传播效果的层面

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①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外部讯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的知识量和知识构成的变化。

②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外部讯息作用于观念、意识而引起的情绪或感情的变化。

③行动层面上的效果。认知、态度层面上的这些变化外化为人们的言行而产生的行动上的变化。

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2)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

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是:

①环境认知效果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与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是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提示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为己任的,但它们并不是有闻必录。传媒报道什么、不报什么、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都在影响着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知觉与印象。这种效果,传播学中也称“视野制约效果”,换言之,大众传播制约着人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②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大众传媒在报道的新闻和传达的信息中,通常包含着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的价值判断。大众传媒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客观上起着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发挥出来的,它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新的规范和价值,又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来维护既有的规范和价值。

③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大众传媒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和价值取向的领域,它们还通过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大众传播具有“地位赋予”功能,一种行为如果得到传媒的广泛报道和传播,往往会成为一般人学习或仿效的对象。

10.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恐惧诉求? 请举例说明。

【答案】周围存在恐惧诉求,例子如下:

在健康传播方面如禁毒、艾滋病防治、广告中的牙膏的蛀牙,身上的细菌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教育(如交通安全)、和平裁军等领域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艾滋病的恐惧诉求,一方面介绍艾滋病的可怕。不可治愈性,长期潜伏性等等,另一方面宣传如何防止艾滋病,比如洁身自好不乱交,注意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及时使用防护措施,定期去医院体检等等,例举出一些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艾滋病。

再比如,牙膏广告,往往是一个恐惧诉求的广告,对牙齿不健康状态的展示,然后抛出本品牙膏可以有效预防等等。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对电子传媒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请简述其背后的理念和所引发的后果。

【答案】(1)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的含义

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是指减少政府对广播电视业的控制和管理,将广播电视业直接由市场决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公共及非商业传媒业面临着商业广播电视业的巨大冲击,它们在受众、市场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商业传媒以自己灵活、多变、通俗、接近受众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受众,占据了主要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成了广播电视业的标准运作方式。因此,西方不少人提出减少政府对广播电视业的控制和管理,停止政府对公共广播电视的资助,将整个广播电视业完全交由市场调节。

(2)西方国家普遍对电子传媒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其背后的理念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