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财经大学财政学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数量理论
【答案】(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并成正向关系。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弗里德曼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货币需求函数为:
式中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与市场债券利息率、预期的股票收益率等因素有关。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己。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答案】(1)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作为二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2)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MPS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也在0和1之间波动。
(3)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即MPC+MPS=1。
3. 棘轮效应
【答案】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 )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
论》中提出。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即卜去容易下来难。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主张消费是可逆的,即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针对这一观点,杜森贝利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决策不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计划,它还取决十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个人经历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4. 通货膨胀税
【答案】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代替增税,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当政府进行货币化融资,即为扩大政府支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时,将引起通货膨胀。公众为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保持自己所持有的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不变,就需要把一部分收入用于增加自己的名义货币余额的持有量。公众的这部分收入就不能用于消费支出。这等于公众将这部分减少的消费支出支付给了发行货币的政府。这就无形中向政府缴纳了一种隐蔽的税。所以,通货膨胀税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持有者为保持实际货币余额不变而遭受的损失。通货膨胀税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I 代表通货膨胀税,P 代表价格水平,P -1代表上期价格水平,
M 代表名义货币余额,代表实际货币余额,上期价格水平之差,
通货膨胀税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实际货币余额的乘积。
5.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答案】资木的黄金律水平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为:
上述结论可以用图来加以论证。如图所示,应选择k*,这时稳态的人均消费等于线段
率为n ,而曲线f (k )在k*处的斜率为,故有。 的长度。可以看出,在k*处,曲线f (k )的切线的斜率与直线nk 的斜率应相等,由于直线nk 的斜代表本期价格水平与代表通货膨胀率。该式表明,
图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具有如下两个性质:①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其黄金律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②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二、简述题
6. 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何处?
【答案】新凯恩斯学派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也产生了新的思想。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的肯定和吸收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新古典学派的部分观点是能够加以肯定的,从而应该被吸收过来。他们所肯定和吸收的观点大致有以下两个:
①理性预期。新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并不认为人们最终能够准确地预期到现实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认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人们会尽量收集信息,使他们的预测能够趋于正确; 收集的信息不但涉及过去,而且牵涉到未来的事态。
②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者同意,宏观经济理论必须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特别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条件。这就是说,宏观经济理论必须有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2)对原凯恩斯主义的吸收和修正
尽管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市场非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市场非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主要在于:
①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但是调整是缓慢的。
②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一个就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