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辨析题

1.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定要求。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定要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

①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单纯地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而必须依靠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符。

②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失衡往往难以避免,并山此导致经济波动,因而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 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协调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

③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其他调控手段规范和调节市场,并通过市场引导国民经济按照预定的宏观经济的日标运行。

2. 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质副本,因此虚拟资本的价格是由实体资本的价值决定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质副本”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虚拟资本是以证书形式证明实体资本所有权,表现实体资本价值。

但是,虚拟资本的价格不是由实体资本的价值决定,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因此它不随实体资本的价值变动而变动,而呈现出相对独立性。虚拟资本价格运动的特点是:

(1)虚拟资本价格与预期收益大小和预期收益的可靠程度成正比。

(2)在预期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按相反方向调节虚拟资本价格。

(3)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跌与证券市场的供求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3. 技术先进的产品之所以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是因为先进技术能创造更多价值。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技术先进的产品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的本质是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这是因为:生产该产品的劳动时间因为先进技术而减少,并且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就有超额剩余价值产生,利润空间也就增大了。同时,先进的技术可能会提高产品的质量,在竞争中获胜,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赚取更多的利润。

科学技术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其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一方面,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能够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高素质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从而使得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出现了新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商品的价值创造上。但是,在商品生产中,物化形式的科学技术进入劳动过程,但不进入价值增殖过程。

可见,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创造价值,而是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的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

4.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是一种最典型的、最深层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它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建立起来的:一是国家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开办企业; 二是对私人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按照其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同,国有企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这类国有企业只生产国家消费的产品,是直接为国家机关和军队服务的。这类国有企业并不追求高额利润,通常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实行其再生产。

(2)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这类企业主要存在于铁路、公路、通信、供水、供气、供电等部门。其主要特点是常常无赢利或亏损,需要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但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却很重要,是以提供能源、交通和其他公用事业服务来保证私人垄断企业赢利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转。这类国有企业一般不与私人垄断企业竞争。

(3)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那些科学技术含量高、研究与开发费用巨大、投资风险也很大的新兴工业部门如核能工业、航天工业等,私人垄断企业通常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但它们又是科学技术革命的先行部门,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类部门的企业也大多由国家投资兴办,从而形成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这类国有企业往往是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由于国内外各种矛盾的压力而形成的,这类企业大都以追求利润为其经营目标,并与相应部门的私人企业发生竞争关系。它们在国有化高潮期间数量较多,一定时期又往往成为私有化的对象。

二、论述题

5.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试论述:

(1)为什么说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和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事实上是抓住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环节: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服从十共同富裕这1根本目的,为其提供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也只有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相联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才能融入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否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在一切新社会制度里都起作用的,就像《共产党宣言》中讲过,资产阶级统治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至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共同富裕就意味着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消灭。因此,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最本质规定,这是在本质前加一个‘最”字的用意所在。

社会主义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让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剥削与对立,平均分配,没有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但由于生产力极端落后,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和美好的生活。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都存在阶级剥削与对立,存在贫富两极分化,不可能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全符合马、恩、列的理论指导。没有改马克思主义之旗,易科学社会主义之帜。

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实行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私有化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只有在公有制为卞体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力一向稳步前进。”实现共同富裕主要的途径有:

①要加快“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邓小平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