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境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国体企业),主要论证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即从过去适应产品的旧机制转换为适应有计划商品机制的新机制。 研究国有企业及其经营机制的转换,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中看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 第一,国有企业是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落到实处还主要依靠国有企业。国家正是通过国有企业这一现代经营的组织形式控制着社会的经济命脉。与其他经济形式相比,国有企业体现着更高级的生产关系,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领导和中坚力量。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通过国有企业的发展才能得到巩固和完善。 第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数量虽不大(仅占全部企业的2%),但它们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已分别达到全社会占有量的65%和62%;将近一半的社会总产值,主要的原材料和和工业产品,以及80%左右的财政收入也都由国有大中型企业创造。因此,搞活企业的关键还在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第三,搞活国有企业只有通过转换旧的经营机制才能达到目的。国有企业的运行受企业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制约,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四个行为主体。搞活国有企业,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通过四个行为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为此,中央在1991年12月制定了搞活国有企业的20条措施。其中,涉及放宽财政、税收和信贷政策等方面的12条措施属于外部条件;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8条措施属于外部条件。按照辩证物主义原理,事物发展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当前国有企业缺乏活力,主要是你内因即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机制有所偏差所致。因此,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在于以转换机制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条件的改善。 基于上诉考虑,本文把转换经营机制作为搞活国有企业的一种战略性选择,力图对以下为题做出正确的回答:一、国有企业机制的现状如何?二、为什么要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三、怎样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其中第三问题是本文的论述重点,着重解决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实现经营机制的目标和条件,突破口选择和组织形式,以及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