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25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处于IS 和LM 曲线交点下方的一个点表示( )。

A. 投资小于储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C. 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小于储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答案】C

IS 曲线左下方的点表示投资大于储蓄; LM 曲线右下方的点表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解析】

给。

2. 下列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的行为是( )。

A. 降低再贴现率

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 政府增税

D.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正回购

【答案】A

【解析】当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将会把更多的票据拿到中央银行去贴现,导致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在公开市场进行正回购将减少基础货币:政府增税是财政政策并非货币政策。

3. 效率工资理论说明厂商之所以愿意支付较高工资是因为( )

A 厂商关心工人生活

B. 可避免劳工逆向选择

C. 使员工更加愿意留在本企业努力工作

D. 降低工人的工资支出

【答案】C

【解析】厂商之所以愿意支付较高工资的原因在于:高工资可以提高工人的营养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高工资减少其工人的流动率; 支付高工资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高工资可以提高工人的

努力程度。

4. 以下货币政策工具中,能够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微调的是( )

A. 公开市场操作

B. 再贴现

C. 法定准备金

D. 消费信用控制

【答案】A

【解析】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公开市场操作与其他货币政策相比有更高的灵活性,是一种微调下具。

5.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如果一国外汇市场实行间接标价法,而且该经济可以用浮动汇率的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准确描述,那么,在均衡状态下,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当国内税收增加时,会导致( )。

A. 总收入下降,汇率上升,贸易余额上升

B. 总收入不变,汇率卜升,贸易余额下降

C. 总收入上升,汇率下降,贸易余额上升

D. 总收入不变,汇率上升,贸易余额上升

【答案】D

【解析】资本完全流动时,增加国内税收,是一种紧缩性的财政政策,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贸易余额上升,在国内均衡点,存在国际收支赤字。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将贬值(汇率上升)

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直到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国民收入不变。

二、问答题

6. 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或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答案】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或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如下:

(1)如果由居民户与厂商直接购买公债,则会减少他们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挤出效应,不能起到应有的扩人总需求的作用。对挤出效应的发生机制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则政支出扩张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民间支出,特别是抑制民间投资。另一种解释是:政府向公众借款引起政府和民间部门在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减少了对民间部门的资金供应。

(2)如果由商业银行直接购买公债,则会减少商业银行的放款,同样间接产生挤出效应,不能起到应有的扩大总需求的作用。

(3)只有把公债卖给中央银行,才能起到扩大总需求的作用。具体的作法是:政府(由财政部代表)把公债券作为存款交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给政府以支票簿,政府就可以把支票簿作为

货币使用,或用于增加公共工程,或用于增加购买,或用于增加转移支付。中央银行可以把政府债券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或作为运用货币政策的工具。

7. 简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答案】(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 S. Duesen berry)提出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从而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在长期,消费和收入会维持一个固定的比例,因此长期消费函数可表示为C=βy ,消费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 但在短期,人们增加消费容易,但减少消费难,哪怕收入下降了,因此,短期消费函数表现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如图所示,C L 为长期消费曲线,其保持稳定不变。假设经济在y 1时衰退,消费者收入下滑到y 3,按照C L ,此时消费者的消费应该下滑到C L3。但由于消费者很难降低生活水平,所以,此时只会下滑到C S3,即短期消费曲线不在C L 上,而是C S1。同理,如果在y 2时消费者收入下滑,此时短期消费曲线为C S2。此种消费能上却难下的现象,被称为“棘轮效应”。

图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长期和短期消费曲线

同时,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还认为,消费者的行为要受周围人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示范效应”。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周围人的收入等比例增加,则消费者的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如果消费者周围人的收入增加比例更大,则消费者可能会强制提高自己的绝对消费量,此时会导致增加。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是由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cYL。式中,WR 为实际财富,α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 为工作收入,c 为工作收入

的边际消费倾向。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年轻人和老年人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较高,中年人较低。

(3)永久收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