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44细胞生物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答案】

单位膜模型。

单位膜模型是于1959年提出的质膜结构模型。电镜下发现细胞膜显示暗-明-暗的三层结构,总厚度为7.5nm , 中间层为3.5nm ,内外两层各为2nm 。暗层是蛋白质与脂质分子的头部形成,透明层是脂类分子的尾部,并建议将这种结构称为单位膜。

2.

细胞生物学

【答案】细胞生物学是指从细胞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各级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索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亡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规律的科学。

3. RTK

【答案】RTK 的中文名称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类酶联受体,既是受体,又具有酶功能。当RTK 与其配体结合后,两个受体在膜上二聚化,两个受体分子具有微弱的蛋白激酶活性,当它们相互靠近后通过相互憐酸化的机制将二者自身的蛋白激酶活化,使下游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实现信号转导的功能。所有的受体酪氨酸激酶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具配体结合位点的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的疏水ct 螺旋区、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胞内结构域。

4.

氯霉素

【答案】氯霉素是由链霉菌属产生的一种抗生素,

可与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抑制方式是,

抑制肽基转移酶(因子)活性,使其不能形成肽键。

5.

细线期

【答案】细线期是指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最初时期。在这个时期,染色质凝集成单条细线,细线与核膜相连,染色质线上有染色粒。

6. 共翻译转移

【答案】共翻译转移是指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后,由信号肽引导转移至糙面内质网,然后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中,在糙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经加工包装转移至指定

位置的肽链转移机制。

7.

转决定

【答案】一般胚胎细胞一旦决定,那么沿着特定类型进行分化的方向是稳定的;但在果蝇中发现了某种突变体或培养的成虫盘细胞有时会出现不按已决定的分化类型发育,而生长出不是相应的成体结构,这种现象称为转决定。转决定同基因突变不同,是一群细胞而不是单一细胞发生变化。转决定的细胞可以回复到决定的原初状态,但更多的是突变成其他类型的结构,如触角成虫盘细胞变成翅或腿等。

8.

调节型分泌途径

【答案】调节型分泌途径又称诱导型分泌,见于某些特化的细胞,如内分泌细胞。在这些细胞中,调节型分泌小泡成群地聚集在质膜下,只有在外部信号的触发下,质膜产生胞内信使后才和质膜融合,分泌内容物。调节型分泌小泡形成的方式可能与溶酶体相似,分泌蛋白在高尔基体反面网络中通过分选信号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其分选到分泌泡中。分泌泡比运输溶酶体的运输小泡大,所含的蛋白质远远多于膜受体的量,因此有人认为这种分选可能更象细胞表面的受体介导的内吞过程,有网格蛋白参与。

二、选择题

9.

A.

B.

C. 调控细胞周期中( 期向M 期转换

期向M 期转换

期向S 期转换

期转换

调控细胞由

)。期向M 期转换。)。

D.S

期向【答案】B

【解析】

10.蛋白酶在高尔基体内水解的底物不包括(

A. 含不同信号序列的蛋白质

B. 没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原

C. 含多个重复序列的多肽

D. 被泛素化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很多多肽激素和神经多肽转运到高尔基体的TGN 或者TGN 形成的分泌小泡时,可以经过特异的水解最终形成有活性的多肽,主要包括:①没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原;②含有多个氨基酸序列的前体,经过加工后形成有活性的多肽;③一个蛋白质分子的前体中含有不同的信号序列,最后加工成不同的产物。

11.有关高尔基体的生物学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高尔基体是由大小不一、形态多变的囊泡体系组成)。

B.—般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目都非常多,从而较容易分离和纯化

C. 高尔基体从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种有极性的细胞器

D. 高尔基体是一个复杂的由许多功能不同的间隔所组成的完整体系

【答案】B

【解析】高尔基体在一般动物细胞中的数目较少,在含量丰富的肝细胞也仅有少量的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具有异质性,不易辨认,更难纯化和分离。

12.下列哪种是终端分化细胞?(

A. 神经元

B. 骨髓干细胞

C. 肝细胞

D. 表皮细胞

【答案】A

【解析】终端分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高度分化,已经丧失增殖能力,终生处于G 〇期,直到衰老死亡。如:人的红细胞、神经元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

13.异染色质是( )。)

A. 高度凝集和转录活跃的

B. 高度凝集和转录不活跃的

C. 松散和转录活跃的

D. 松散和转录不活跃的

【答案】B

【解析】异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不具有转录活性。

14.关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供体发射的荧光与受体发色团分子的吸收光谱重叠

B. 两个探针的距离在10nm 范围以内时,产生FRET 现象

C. 可用于检测活细胞内两个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两个分子距离越近,供体所发出的荧光就被受体吸收的量越多,检测器所接收到的焚光也相应越多

【答案】D

【解析】两个分子距离越近,供体所发出的荧光被受体吸收的量越多,检测器所接收到的供体荧光也就相应越少。其他选项均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