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思想政治教育815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资本的本质
【答案】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质,是通过物质表现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因此,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2. 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十每一事物的始终。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又开始了新的矛盾运动。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一刹那的无矛盾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时有矛盾。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又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3. 经济全球化
【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己经萌芽。到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则大大加快了。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表现在: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3)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4. 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社会主义民主又称“无产阶级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5.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答案】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直至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无产阶级专政担负着极其繁重的历史任务。这些任务是: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等。
6. 矛盾
【答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
一。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8. 实践
【答案】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9. 经济基础
【答案】经济基础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名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10.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1)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
(2)垄断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①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②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③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⑤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二、简答题
11.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基本前提
【答案】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3)三种形式的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2.简述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答案】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科学地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