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复试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不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2. 铁崖体

【答案】铁崖体是元代杨维祯的诗体。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祯的号,他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境的奇特非凡,从而创造了元代中期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杨维祯的乐府诗。多为怀古、咏史之作,融汇了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李贺、杜甫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伟的奇特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经,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铁崖体以雄奇飞动、充满力度感的特征,与元代中期诗风背道而驰,所以特别引人注目。然而,杨维祯有时一味求奇,不免诡异晦涩。

3. 临川四梦

【答案】临川四梦是明代传奇作品,又称“玉茗堂四梦”。它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 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是作者对个人旧作《紫箫记》的加工、改写,表现霍小玉、李十郎在爱情上的坚贞;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南柯记》、《邯郸记》是汤显祖的晚年作品,分别取材于庸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写人生无常、宦海风波。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自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4. 诚斋体

【答案】诚斋体是南宋杨万里所创的诗体。杨万里字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III 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 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天矫奇崛的结构,而是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代表性作品有《晓行望云山》、《小池》等。

5. 世说新语

【答案】《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述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世说新语》善用作比较、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世说新语》除了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之大,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6. 新乐府运动

【答案】新乐府运动是指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倡导发起的诗歌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 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二、简答题

7. 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答案】《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1)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以婴宁为例,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甚至十在王生面前亦“笑不可竭”。本以为她天真活泼,为人憨纯,却又在她对西邻人家儿子的墙角恶作剧中露出她机警调皮的一面。不止如此,婴宁还重情重义。老妈妈对她的养育之恩,婴宁一直心存感激,在老妈妈死后,她抚摸尸体哭之悲恸,恳求夫君帮她将老妈妈的尸体与其夫秦氏合葬。而每年的寒食节,夫妻二人必到墓地拜祭清扫,从不缺漏。同时,婴宁亦不贪财,这从她以金钗易花便可得知。小小一个女子,在她身上竟可折射出如此之丰富的性格特点,由此观之,蒲松龄在《聊斋》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可谓精妙。

(2)故事情节倏忽变化、离奇曲折

《聊斋志异》虽基本上是传记体,但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人物的经历,而是注意故事构造的曲折有味,以紧紧吸引读者。如《红玉》中冯翁发现红玉与其子相如的夜夜往来,将红下叱之为“女子不守闺戒,既自站,而又以站人! 倘事一发,当不仅贻寒舍羞! ”受到如此不堪的斥责,原以为红玉会生气愤怒,要冯生对她负责。谁知她不仅不作丝毫纠缠,还主动提供给冯生娶吴村卫氏女的四十两聘金,决绝别去。冯生在红玉的帮助下,娶得美娇娘并得到一子。以为故事至此

便告圆满,谁知又生曲折。因冯妻貌美,邑绅宋氏便想豪夺,冯生不从,便受宋氏御史一家及县令陷害,妻子父亲相继死去,儿子亦不知去向。当我们都为冯生的境遇捏一把汗,不禁感到同情时,红玉竟带着冯生的孩子出现了! 她勤勤恳恳为冯生重振家业,让冯生能专心念书高中举人; 她的努力也使得冯家肥沃田地一片接一片一,大屋一所接一所,从此生活富足。此外,还因为聊斋故事有大量的花妖狐魅参与到现实生活中来,他们都神通广人,来去鹃突,也就进一步促成了故事情节的倏忽变化、离奇曲折。

(3)语言简洁又清新,具有很高的语言造诣

作者对诸子百家、《左传》、《史记》以及唐宋古文兼采并蓄,又大胆吸收和提炼当代口语方言,词汇丰富,句法多变。以《叶生》举例,文中多次出现借喻与引用。“受灯火”、“茧丝蝇迹”为借喻,“黄钟长弃”、“非战之罪”、“同心二句”、“千里二句”等等都为典故的引用。但是,在蒲松龄展现他的语言造诣的同时又有弊端,大量的用典比喻使得文章某些地方显得艰涩难懂。

(4)借由故事抒发情怀,寄托忧愤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还在于描写技术,场面如龙窝君检阅各部歌舞(((晚霞》),景物如土子服访寻南山(《婴宁》)等等,无不佳妙。它的艺术成就更在于蒲松龄写聊斋井不仅仅为了娱乐众人,他要借由故事抒发情怀,寄托忧愤。如讽刺人性的《劳山道十》,告诫世人要认清事物本质的《画皮》,指责官场的《罗刹海市》,慨叹自己功名不立的《连城》,以及写冤案的《胭脂》等作品,都是蒲松龄意味深长的告诫。

8. 简述《诗经》六义的含义。

【答案】六义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源于《周礼》中的一段话。《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曰雅,六日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称作“六义”。“风、雅、颂”是《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而划分出的三类; “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1)风、雅、颂

《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音乐曲调,国风即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正,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雅”诗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一些民歌。“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音乐较舒缓,“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2)赋、比、兴

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情感。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