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 )的计算机系统中,外设可以和主存储器单元统一编址,因此可以不使用
A. 单总线
B. 双总线
C. 三总线
D. 多种总线
【答案】A
2. 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 )。
A.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B.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解释执行
C. 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D. —条微指令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
【答案】B
3. 下列关于最小生成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Ⅰ. 最小生成树的代价唯一Ⅱ. 所有权值最小的边一定会出现在所有的最小生成树中Ⅲ. 使用普里姆(Prim )算法从不同顶点开始得到的最小生成树一定相同Ⅳ. 使用普里姆算法和克鲁斯卡尔(Kruskal )算法得到的最小生成树总不相同
A. 仅Ⅰ
B. 仅Ⅱ
C. 仅Ⅰ、Ⅲ
D. 仅Ⅱ、Ⅳ
【答案】A 。
【解析】当图中存在相同权值的边时,其最小生成树可能是不唯一的,但最小生成树的代价一定是相同的,所以说法Ⅰ正确。从n 个顶点的连通图中选取n-1条权值最小的边可能构成回路,所以说法Ⅱ错误。当某个顶点有权值相同的边,使用普里姆(Prim )算法从不同顶点开始得到的最小生成树并不一定相同,所以说法Ⅲ错误。当最小生成树不唯一时,使用普里姆算法和克鲁斯卡尔(Kruskal )算法得到的最小生成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所以说法Ⅳ错误。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 2 页,共 71 页 指令。
4. 某计算机主存容量为64KB ,其中ROM 区为4KB ,其余为RAM 区,按字节编址。现要用2K ×8位的ROM 芯片和4K ×4位的RAM 芯片来设计该存储器,则需要上述规格的ROM 芯片数和RAM 芯片数分别是( )。
A.1、15
B.2、15
C.1、30
D.2、30
【答案】D
【解析】主存储器包括RAM 和ROM 两部分,由于ROM 区为4KB ,则RAM 区为60KB 。存储容量的扩展方法有字扩展、位扩展、字和位同时扩展三种。选用2Kx8位的ROM 芯片,只需
/4*2采用2片芯片进行字扩展便可得到4KB 的ROM 区;选用4Kx4位的RAM 芯片,需采用(60)
片芯片进行字和位同时扩展便可得60KB 的RAM 区。
5. 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MAC 协议是( )。
A.CSMA
B.CDMA
C.CSMA/CD
D.CSMA/CA
【答案】D
【解析】可采用排除法。CDMA 是码分多址复用,是物理层的内容;CSMA/CD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接收方并不需要确认;CSMA/CD是CSMA 的加强版,故CSMA 也无确定;CSMA/CD是802.11中的协议,其利用ACK 信号来避免冲突的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客户端收到网络上返回的ACK 信号后才确认送出的数据已经正确到达目的地址,因此答案是D 。
6. 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 地址是( )。
A. 目的物理地址
B. 目的IP 地址
C. 源物理地址
D. 源IP 地址
【答案】A
【解析】交换机会监测发送到每个端口的数据帧,通过数据帧中的有关信息(源结点的MAC 地址、目的结点的MAC 地址),就会得到与每个端口所连接结点的MAC 地址,并在交换机的内部建立一个“端口-MAC 地址”映射表。建立映射表后,当某个端口接收到数据帧后,交换机会读取出该帧中的目的结点的MAC 地址,并通过“端口-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迅速将数据帧转发到相应的端口,注意这里的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因此关于IP 地址的选项是不对的,因此答案为A 。
第 3 页,共 71 页
7. 某计算机处理器主频为50MHz , 采用定时查询方式控制设备A 的
次,则CPU 用于设备A
的
A. B.
c. D.
【答案】C 查询程序运行一次所用的时钟周期数至少为500。在设备A 工作期间,为保证数据不丢失,每秒需对其查询至少200的时间占整个CPU 时间的百分比至少是( )。 【解析】对于设备A , 每秒中查询至少200次,每次查询至少500个时钟周期,总的时钟周期数为100000, 又因为处理器主频为50MHz 。所以CPU 用于设备A 的I/0的时间占整个CPU 时间
的百分比至少为100000/50
8. 某文件占10个磁盘块,现要把该文件磁盘块逐个读入主存缓冲区,并送用户区进行分析。假
,设一个缓冲区与一个磁盘块大小相同把一个磁盘块读人缓冲区的时间为
送到用户区的时间是CPU 对一块数据进行分析的时间为
下,读人并分析完该文件的时间分别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这是一个简单的缓冲区的问题。由于缓冲区的访问是互斥的,所以对单一缓冲区,从磁盘写入和读出到用户区的操作必须串行执行,也就是要保证互斥操作。而CPU 对数据的分析与从用户区读数据也是需要互斥操作,但是CPU 分析与从磁盘写入缓冲区的操作可以并行。从本题看,由于分析所用的时间小于从磁盘写入缓冲区的时间,因此,CPU 会空闲。单缓冲区的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缓冲区读出时间)xlO+CPU处理最后一块数据的时间
=当采用双缓冲区时,每块缓冲区的操作也必须满足互斥操作,但是,对两块缓冲区的操作却可以并行,所以,当第一个缓冲区写满以后,磁盘紧接着写另一个缓冲区,同时,前一个已经满了的缓冲区被读出到用户区,并立即进行CPU 的数据分析。读出操作和数据分析必须互斥进行,故从时间上看,当数据被读出并分析后,恰好另一个缓冲区也写满了,可以立即进行读出数据到用户区并进行数据分析。两块缓冲区交替进行读写,直到数据分析完毕,因此,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10+读出最后一块数据时间+CPU分析最后一块数据时间=
9. 程序控制类指令的功能是( )。
A. 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 进行主存与CPU 之间的数据传送
C. 进行CPU 和I / 0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D. 改变程序执行的顺序
第 4 页,共 71 页 将缓冲区的数据传在单缓冲区和双缓冲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