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婴,5个月。生后接种卡介苗后引起全身反应。近2~3个月来感染不断,常患鹅口疮、上呼吸道感染及肠炎。各项免疫球蛋白测定均低,OT试验多次阴性。X线片示胸腺影缺如。最可能的诊断是() 细胞免疫缺陷病。 选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婴幼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选择性IgM缺乏症。 严重型联合免疫缺陷病。
OCT可协助诊断()。 黄斑裂孔。 青少年性视网膜劈裂。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艾滋病病人典型的进展从感染到发病为几年() 4~7。 5~7。 6~8。 7~9。 8~10。
在细菌生长过程中,细菌生长最快,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阶段是() 迟缓期。 对数期。 减数期。 稳定期。 衰退期。
可用于视野检查的方法包括()。 对比法。 交替遮盖试验。 自动视野计。 Worth4点灯法。 Amsler方格法。
患者男,42岁,因“肝区胀痛1年余,间断咳嗽1个月”来诊。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肝区可触及一包块,达右肋缘下6cm,质地如软骨,边界清,表面不平,移动性浊音(-)。确诊为肝泡型包虫病的依据是()(提示:ELISA检测泡型棘球蚴抗原Em2结果为弱阳性,皮内试验(+),因此支持包虫病的诊断,实施肝包虫病手术探查。术中见肝右叶、左内叶及尾状叶均为黄白色、质硬肿物占据,右叶局部有囊性感。切除小块组织活检,证实为肝包虫。穿刺右肝囊肿吸出黄色混浊液体约500ml,用10%甲醛溶液灌洗2次后,打开囊腔,为组织坏死液化所致不规则囊肿,无内囊结构,诊断为肝泡球蚴病伴中心坏死及肺转移。因肿物无法根治性切除,即行右半肝大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肝泡球蚴病Ⅱ级(增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