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三峡大学普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技能

【答案】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复杂的专门的行为模式,可以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亦称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2. 陈述性记忆

【答案】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3. 自陈测验

【答案】自陈测验是指由受评者自己填写,受评者对照量表和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的测验。自陈测验实施方便,可作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情操

【答案】情操指较复杂的带有理性的深沉情感,是构成个人价值观和品行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理智情操、美的情操、道德情操、宗教情操和自我情操等。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把情操看作个体习得的动力特质,属外能,并认为自我情操是人格的基本动力以及其他情操的基本统一结构。

二、简答题

5. 简述人格具有哪些特性。

【答案】人格的特性主要包括:

①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格的独特性表现在能力、气质、爱好、认知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

②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人格跨时间的持续性和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表现在个体的“自

我”持久性上,即不管在人生的什么时期,从事什么工作,是穷还是富,幸福还是不幸,都认同自己是同一个人。跨情境的一致性表现在不管身处何地,在校内还是校外,在家里还是工作单位,仍然是同样的特质或类似的行为特征。

③统合性

人格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由多种成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例如,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它们紧密联系,综合成为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品质。人格是统一的整体结构。每个人的人格特征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各种特征的简单堆积,而是按照一定的内容有规则地结合起来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并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④功能性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6.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1)格式塔心理学始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2)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

①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②格式塔心理学以知觉、意识为研究对象,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③它重视心理学实验,认为有关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3)评价:格式塔心理学使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有助于促进人们对意识经验的进一步研究。但它将直接经验世界看作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并将其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违背了系统观。

7. 请简述记忆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记忆的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是第一个环节,它是记忆的开端,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而由于某种原因,己储存的知识不能提取出来,但当它重现时,能加以确认,这个过程是再认;

既不能再认又不能回忆的现象是遗忘,它是保持的对立面。

(2)三个环节的关系

这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密切的联系。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欲忆必先记; 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识记过的内容只有在头脑中得以保持、巩固,日后才能回忆起来; 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检验,通过回忆,还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识记的内容。

8. 简述知觉的四种特性。

【答案】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种特性,具体简述如下: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对外来的刺激进行有选择的加工的过程。被选择的是对象,未被选择的其他刺激成为背景。人对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反映效果是有所区别的。知觉对象的形象较为鲜明,轮廓较为清楚,结构也较为完整; 作为知觉背景的事物形象则较为模糊不清,结构也不确定,似乎在知觉对象的后面。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故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不是只对其中一个属性或某个部分来加以反映,而是把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映象。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事物正确、完整、深刻的知觉与人对该事物的理解程度有关。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知觉恒常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形状恒常性

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人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

②大小恒常性

当人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而知觉到的大小却不完全随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

③明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称为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④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而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