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17岁,发热半个月,体温38℃~40℃,无明显畏寒、寒战,伴食欲不振、腹胀,近日出现精神恍惚,听力下降,曾不规则使用过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治疗。查体:体温39.8℃,脉搏90次/分,血压100/75mmHg,表情呆滞,心肺无异常,腹软,右下腹轻压痛,肝右肋下1.0cm,脾左肋下1cm。血WBC3.5×109/L,N0.53,L0.47。最可能的诊断是() 败血症。 疟疾。 伤寒。 病毒性肝炎。 结核性脑膜炎。
急性减压病出现最早且较普遍的表现为() 神经系统的改变。 循环系统的改变。 呼吸系统的改变。 皮肤改变。 肌肉、关节、骨骼系统的变化。
休克时微循环障碍的实质是() 微循环收缩或扩张失调。 毛细血管内血液淤滞或凝血。 动、静脉短路开放。 毛细血管壁损伤和渗出。 毛细血管血液灌流减少。
有效的循环血量是指() 存在于血管系统的血量。 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出血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血量。 维持正常代谢所需最低血量。 以上都不是。
热辐射能量大小主要取决于() 环境的温度。 环境的湿度。 辐射源的温度。 辐射源的湿度。 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患者,男,9岁。1小时前不慎摔倒,当时左手掌先着地。伤后左肘部肿胀明显,肘部呈靴形畸形。局部疼痛剧烈,前臂活动受限,肱骨髁上有环行压痛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